“爸妈,咱们假期去旅游吧?”“不想去,最近眼睛老看不清东西,看什么都雾蒙蒙的,出去玩了也不开心。”
“啊,不会是白内障吧?”
随着岁月的增长,父母也在慢慢变老。
逐渐花白的头发,模糊的眼睛,因为看不清,父母错过了多少精彩的生活。
如果父母抱怨看东西总是模糊,视线中仿佛弥漫着一层雾气,那么白内障可能就是罪魁祸首。到底什么是白内障?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手段?我们一起来听听日照爱尔眼科医院怎么说: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无痛性的眼科常见疾病,就像我们到了一定年纪,头发会变白一样。到了一定岁数,眼睛的晶状体也会出现老化变得浑浊。浑浊的晶体阻挡光线的进入,导致视物不清。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失明。
每个人都会得老年性白内障吗?
随着身体的衰老,就像会出现白发一样,每个人都有出现白内障的概率,只是出现的早晚不同,轻重不同。据2020年《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统计,50-60岁人群中有60%-70%患有白内障,70岁以上占80%,80岁以上几乎达100%。
白内障手术前需要注意什么?
1. 控制好血糖、血压
通常情况下,高血糖、高血压会对白内障产生一定的手术限制。建议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内,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是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
2. 充分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合理饮食
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避免过饱或者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增减衣物和保暖,避免着凉感冒等 。
趁早治疗白内障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随着身体的衰老,就像会出现头发花白、皱纹一样,每个人都会出现白内障,只是出现的早晚不同,轻重不同。
不少患者还停留在过时的观念里:白内障要等“成熟”了才能做。事实上,白内障可致盲,拖延的结果是再也不能恢复,到时候就真的“伸手不见五指”了。白内障除了导致视力下降、阅读困难、辨色偏差、看电视、走路困难等,还会诱发青光眼、葡萄膜炎、晶体脱位等,适时手术非常重要。
归根结底一句话:白内障会致盲,越拖延越严重,早手术早亮堂!
术后为何有人戴眼镜,有人没戴?
其实,白内障手术的重点,就是摘除患者自身原有的混浊晶状体,这就好比摘除了照相机的镜头。而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就相当于更换照相机的镜头。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做完白内障手术后需要戴眼镜,而有的人却不用戴。其实,这取决于人工晶体的选择。
如果患者术前选择植入的是单焦点人工晶体,由于这种晶体没有调节力,它只能对焦于某一特定距离,即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只能有一个距离看得清楚,其余距离都会呈现模糊的影像。所以,术后远视力好的患者,如果想看手机或读书,就需要配戴老花镜。
但如果植入眼内的是多焦点人工晶体,患者术后即便不配戴眼镜,也能在远、中、近距离清晰视物,类似于可以调节焦距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