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敦煌文博会|俄罗斯汉学家索罗宁:守护敦煌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谈起敦煌超越国界的价值,俄罗斯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索罗宁赞叹道。

9月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期间举办的“敦煌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论坛上,索罗宁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以其独特的国际视角,为与会者打开了理解敦煌多元文化的一扇新窗。

索罗宁(中)参加敦煌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论坛

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艺术宝库。古代敦煌,汉族、羌族、匈奴、月氏等十多族,以及印度、西域僧人、中亚粟特商人和其他西域各国人士在此和谐共处,创造了多元、包容的敦煌文化。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在全球掀起了‘敦煌热’。”索罗宁教授现场分享了不久前在法国观看一个唐代中国展的趣事。“展览展出了大量敦煌展品,受到了法国人民的喜爱,要排队才能观看。”

观众参观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成果展区

索罗宁将目光投向了敦煌的历史深处,他指出,人类历史是交流的历史,而敦煌正是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典范。历史证明,“文明交流交融的空间,远比我们想的还更丰富”,这对于当今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而这也正是敦煌文博会始终坚持与努力的方向。

多次参加敦煌文博会,索罗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敦煌文博会不仅实现了“学术共享”,更重要的是“从现代的角度去讨论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先驱性”。他真诚地表示:“我希望它能持续下去。”在他看来,保护敦煌绝不仅仅是一项区域性工作,“实际上是对全人类,对世界历史、世界文化做贡献。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体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璇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