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获准持有加密货币,2600亿稳定币迎来爆发机遇

美国银行业终于迎来历史性突破!货币监理署(OCC)近日发布第1186号解释信,首次允许联邦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加密货币,专门用于支付区块链网络的Gas费。这个看似微小的技术细节,实则是美国监管政策的重大转向。

政策破冰:银行首获"链上通行证"

过去美国银行与加密货币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银行可以帮客户托管比特币,但不能用自有资产持有公链代币。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局面——比如摩根大通想测试链上支付,却因为不能合法持有ETH来支付Gas费,导致整个系统寸步难行。

OCC的新规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这意味着银行首次被允许"持币作为运营所需",不再只是替客户托管,而是可以因业务需要直接持有加密资产。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直指"链上业务测试",银行的链上支付、结算、存款等业务都可以进入实测阶段了。

谁将受益?稳定币迎来春天

这次政策松绑将带来多重利好。首先是银行资产负债表正式向"非稳定币加密资产"敞开合规大门,实现了从"违禁品"到"生产资料"的根本转变。

其次是美系稳定币将迎来政策利好窗口期,USDC、PYUSD等都会抢占"银行链上化"的合作机会。随着银行开始大规模测试链上业务,稳定币的使用场景和流动性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国家战略:加密领域的全球竞争

OCC的这次转向绝非偶然,而是美国加密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特朗普总统此前就明确表示:"首要任务是确保美国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目前美国正在打出一套立法与监管的"组合拳":《GENIUS法案》已经生效,预计年底还将推出《CLARITY法案》来厘清监管边界。同时,财政部和国税局也发布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产品新指南,为持有数字资产提供清晰合规路径。

市场影响:资本加速流入

这套完整的监管框架正在推动美国成为全球加密中心。数据显示,美国加密ETF资产已达1600亿美元,机构投资者占比约四分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稳定币总供应量已突破2600亿美元。

根据Artemis数据,受监管法案推动,用于商品和服务的稳定币年度支付规模有望达到1220亿美元,较年初激增70%。这证明稳定币已从投机工具转向主流支付工具,其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扩张。

未来展望:金融基础设施加速演进

如果说之前的监管是把加密行业关在笼子里,那么OCC的这封信就是打开笼子的钥匙。它标志着公链代币首次获得合规承认,被正式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成为华尔街的"运营必需品"。

这一身份跃迁将全面催化美国稳定币产业和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加速发展。随着Coinbase与Robinhood被纳入标普500指数,加密资产正快速进入美国主流金融视野。下一轮全球链上金融布局的序幕已经拉开,美国显然想要抢占先机。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银行系统的深度参与将为加密货币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和合法性,同时也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加入这场变革,共同塑造金融业的未来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