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今年,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开发并应用了“AI项目管家”智能体。通过应用实践,项目单位普遍反映,使用后办事的“速度感”和“便捷感”有了显著提升。
9月18日上午,在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基波介绍,智能体投入使用后,企业办事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审批路径变得更清晰,以拿地项目为例,企业只需在小程序输入项目土地公告启动时间、项目预计工期等信息,“AI项目管家”智能体就能自动生成个性化审批计划,明确36个主要环节的办理部门和办理时间,彻底解决了“不知找谁办、不知何时办”的困扰。另一方面部门初审速度全面提速,专业审批环节效率提升尤为明显:比如说,较传统2—3天的初审时限相比,水土保持AI审批专家智能体能够在15分钟内完成一份约2万字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全章节审查,效率提升20倍以上。
同时,还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用“双轨服务”兜底。AI系统提前设置了“人工快速响应机制”,简单问题AI秒级应答,复杂问题或企业对生成结果有疑问时,后台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管家团队立即介入,提供“一对一” 专业服务。用“动态迭代”提质。建立了知识库月度更新机制,每月同步最新政策,技术团队每季度优化模型参数和工作流架构,以AI项目管家为例,目前已完成37次大的版本迭代,政策匹配准确率从72%提升至97%,确保 AI“懂政策、会变通”。用“标准刚性”保障。AI审查结果均附带明确政策依据和数据来源,比如水土保持审查智能体会根据核验结果自动匹配对应政策标准条款,生成含精确到具体章节的问题定位、标注条款编号的法规依据以及整改建议的标准化文书,审批标准执行一致率达100%。通过这三重机制,既能发挥 AI的高效优势,又能通过人工兜底确保服务“有温度、可信赖”,还能最大化杜绝“弹性审批”“人情审批”现象,实现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