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5日讯近日,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呼吸内科成功为一名因重症肺炎导致主气管重度狭窄、命悬一线的患者实施了经支气管镜气道支架植入到支架取出的一体化诊疗。该项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迅速解除了患者气道梗阻,使其一度濒临衰竭的呼吸功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这标志着医院在处理复杂气道疾病方面的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生死一线:重症肺炎后的无声窒息
患者张女士,数月前不幸罹患重症肺炎。虽经积极抢救后挽回了生命,但肺炎愈合过程中严重的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却在她的“生命要道”——主气管下端造成了超过80%的狭窄。这意味着空气进出肺部的通道几乎被完全堵塞。
出院后,张女士一直遭受着极度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的折磨,轻微活动甚至静息状态下都会感到窒息,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经人推荐,家属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将其送至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寻求帮助。
精准介入:镜下巧施妙手,“支架”打开通道
接诊后,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迅速组织了呼吸内科、麻醉科、影像科、危重症医学中心等多学科团队(MDT)进行会诊。胸部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那段长度约2厘米的致命狭窄段。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患者气道狭窄严重,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极高,而经支气管镜介入支架植入术是当前最快捷、最有效、最微创的治疗方案。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主任朱梦奇的指导下,团队行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呼吸内科主任杨汝存通过患者口腔将可弯曲支气管镜轻柔置入气道。高清镜头下,原本应该宽敞的气道变得异常狭窄,仅剩一丝缝隙。在精确测量狭窄部位的长度和直径后,团队前期给予冷冻、电刀等介入处理后,选择了一枚大小合适的金属支架,将其压缩在置入器中。置入器被准确送达预定位置。释放瞬间,支架如同被赋予生命般迅速展开、恢复原状,完美地贴合在气管壁上,瞬间便将狭窄的气道撑开,重建了一条宽敞的呼吸通道。整个手术过程耗时短,出血极少。
立竿见影:从窒息到顺畅呼吸的转变
术后效果堪称“奇迹”。当张女士从麻醉中苏醒,她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她在过去几个月里从未有过的体验。她激动地表示:“一下子就不憋了,胸口那块大石头没了!”
术后复查显示,支架位置理想,气道通畅性恢复良好。张女士的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至正常水平,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经过后续短暂的观察和治疗后,她已顺利出院,重启畅快呼吸的幸福生活。经后期规律随访,已将气道支架完全取出,目前张女士已恢复健康快乐的生活。
专家解读:介入治疗为复杂气道疾病提供微创解决方案
本项目负责人、呼吸内科主任杨汝存介绍:“重症肺炎后气道狭窄是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异常痛苦且随时有窒息风险。气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成熟的呼吸介入技术,它通过微创方式迅速解除中央气道梗阻,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通气问题,为后续康复赢得宝贵时间。这就像为塌陷的隧道架起支撑结构,可立即恢复交通。”
杨汝存同时指出,支架植入后患者需定期随访,通过支气管镜观察支架情况,确保其无移位、无痰栓堵塞或再狭窄发生,从而实现长期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例高难度气道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勇于挑战疑难危重症的担当精神,以及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和现代介入技术的强大优势。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成功守护,为众多遭受类似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