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普惠金融抵达每一位有需求的民众?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寿”)主动作为,聚焦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把服务延伸到柜台之外,让“普”覆盖更广,“惠”落到实处。
专业团队上门,助客户巧过“认证关”
智能时代,把钱从保单里取出来只需要一次面部识别,但对于家住新余市渝水区的刘奶奶来说,这却是一道难以越过的坎。今年8月,刘奶奶想起来,老伴曾买过养老保险,养老金早就该发了。咨询过程中,刘奶奶才知晓办理领取养老金业务需要老伴本人刷脸识别,这可把她难住了。刘奶奶反映,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老伴丧失了行动能力和语言功能——在经历脑部手术后,老伴只能勉强眨眨眼、摇摇头,根本无法正常进行面部识别,更别说讲话、下床了。如今老两口的生活全靠微薄的社保撑着,讲到这里,老人的语气逐渐哽咽。
了解到这一情况,中国人寿新余分公司立即决定派出由理赔调查人员和柜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上门为其办理领取。和刘奶奶约定好时间后,服务团队如约而至。客户刷不了脸,团队就放慢语速,通过提问核实客户身份和保单信息;客户说不了话,团队就观察他的肢体语言确认其意愿;客户签不了字,团队就耐心指导客户在相关资料上按手印。最终,客户成功办理了养老金领取业务,几年的养老金悉数到账,缓解了老两口的燃眉之急。“特别谢谢你们这么耐心、细心地服务,心里特别温暖”,刘奶奶溢于言表的激动之情,为这趟上门服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公里城乡路,把“柜台”搬到客户家
3月的一天,潘女士来到中国人寿寻乌县支公司的柜面,为其母亲咨询理财产品的领取手续。在获悉需要本人临柜办理后,潘女士面露难色,表示其母亲居住在乡下,已经瘫痪在床多年,“让她过来办理实在是不可能”。
刚开始,柜员董海燕提出可以通过公司寿险APP办理领取,并准备将刚录制好的视频教程转给客户。在了解到老人既没有手机号,也没有银行卡的情况后,她立即带上相关资料,和主管胡金梅一起从中国人寿寻乌县支公司驱车前往20多公里外的吉潭镇兰贝村。途经城市道路、国道、乡道和泥泞难走的乡间小路,数十分钟后,董海燕叩响潘女士母亲的家门。
“哎呀,你们工作忙,还专门跑这么远过来”,董海燕的这次到访,让老人惊喜不已。“没事没事,应该做的”,董海燕来到老人床边,为其讲解流程、协助办理。在她的帮助下,老人不到一刻钟便完成了年金领取。离开之际,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紧握住她,“唉,腿脚不方便,得亏你们专门跑一趟!”。柜员董海燕的这次上门,把“柜台”搬到了客户身边,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需求驱动服务,躬身践行金融为民
为有困难的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具体实践。江西国寿始终以产品为种、服务为犁,深耕普惠金融,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体验。
2025年上半年,江西国寿累计提供上门服务251次,同比增长5.02%,其中九江市50次、抚州市44次、吉安市40次。除上门服务外,江西国寿还在全省系统共100个柜面网点配置老花镜、靠枕、医药箱、轮椅等适老化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银发绿色通道”、专属服务窗口、“优先叫号”和“一对一专属陪同服务”等适老化服务;在全省系统柜面网点打造集便民服务、休憩学习于一体的“爱心驿站”为城市新市民筑起“城市港湾”。锚定普惠底色、践行金融为民,江西国寿正在把抽象的金融概念具化为一次次爱的传递。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其中一篇,普惠金融的落笔处,永远是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未来,江西国寿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体验,让普惠金融在赣鄱大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