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运动员蹦床意外后,辗转一年求医无果,在这里“针”相大白……

鲁网8月26日讯一位17岁的运动员,一场蹦床意外,一年多的辗转求医路,最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画上句号……

“当时没在意,用了点消炎止痛药就熬过去了。”三年前,14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小青(化名)在蹦床训练中头部不慎着地,导致颈部屈曲损伤。

此后,颈肩不适终日困扰着他,影响了日常学习。小青辗转青岛多家三甲医院求诊,多次接受药物治疗,却始终未能明确病因,症状反而逐渐加重。

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他想去北京求医,意外了解到北京专家在青岛,于是找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殿英教授。

△中间为张殿英教授

张殿英教授是国家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为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内知名的骨科专家,从事骨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已超过30年,在膝髋肩踝关节置换等方面有着深厚造诣。

2022年2月,青岛医院正式启用名医堂(现为北大知名专家门诊),张殿英教授作为首批专家开始定期来青坐诊,让岛城市民不必奔波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在接诊小青后,张殿英教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怀疑小青的病症源于那次蹦床外伤引起的肌筋膜挛缩斑痕。

经过磁共振检查,张殿英教授的诊断得到了证实:小青此前受伤的部位形成了局部瘢痕,由于他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瘢痕组织无法随之延展,导致肌肉平衡失调,从而引发疼痛。这类深层次肌肉损伤在常规检查中很难被发现,容易误判为普通肌筋膜炎。最终,小青被确诊为陈旧性胸棘肌损伤合并菱形肌劳损。

明确诊断后,张殿英教授建议小青接受可视化小针刀治疗,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中医师杨斌为其实施了治疗。杨斌主任是首届中国医师节江西省优秀个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2024年骨关节科重点引进人才,擅长膝肩髋关节置换手术、腕膝肩关节镜手术,尤其擅长小针刀、热敏灸等中医方法。自2012年开始至今已累计完成关节手术2000余例、小针刀上万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治疗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针对胸棘肌,第二次针对菱形肌。经过两次治疗后,小青的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恢复了正常训练和生活。

什么是可视化小针刀

可视化小针刀技术是中医经筋理论与西医内镜技术的创新融合。核心以“通、透、离、解;冲、压、导、吸”八法为操作纲领,通过直径不足0.5cm的微创通道,将针刀镜可视化系统深入关节腔,配合水筋针、经筋刀等器械,精准剥离病变组织、疏通粘连结构,同时灌洗清除炎性物质,实现“诊断-治疗-修复”一体化,将关节从“被动止痛”推向“主动修复”。

技术优势

创伤小 切口<0.5cm,仅需1-2个通道

精度高 内镜实时放大显示,精准到毫米级结构

恢复快 24小时下地,改善关节内环境,预防二次破坏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

保持创口干洁,一般3-7天可正常下水,具体根据个人情况在医师指导下康复。

活动管理

术后当天可轻度活动,3天内避免爬楼梯、负重。

长期康复

痛风患者术后需坚持降尿酸治疗(目标尿酸<360μmol/L)。

创伤(骨科)中心专家提醒市民

对于运动损伤或外伤后出现的持续不适,不应简单视为“小问题”而长期忍耐。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持续不缓解的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影响日常活动者;

外伤后出现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

多次就医未能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

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反复发作同一部位不适。

(通讯员 刘裕)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