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主任事迹展播】坚守病理之路,铸就生命之光——记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素辉

鲁网8月26日讯没有听诊器,但每个切片都是心跳的延伸,在千分之一毫米的厚度里,珍藏着肿瘤诊断的金标;不常面对患者,却用显微之眼守护万千人生!她以非凡的毅力与执着,用一生践行着医者使命,将心血全部倾注于基层病理科事业,她就是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王素辉,从事病理诊断工作30余年,兢兢业业,始终坚守病理之路,为患者铸就生命之光。

从20岁刚毕业的青葱岁月,到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王素辉主任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基层病理工作,在这漫长的34年里,她每日的大部分时光,都专注地凝视着显微镜下那一方小小的天地。在旁人眼中看似抽象、毫无头绪的图案,在她的眼中,却是探寻疾病本质的关键线索。她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这片微观世界里抽丝剥茧,为每一位患者找寻疾病的真相。经她签字的诊断书,犹如定海神针,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处置方案提供了一锤定音的指导和依据。

病理诊断工作责任重大,每一个判断都关乎着患者的治疗方向与未来。一个占位病变,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早期还是晚期,该切除还是保留,这一个个生死攸关的判断,都依赖于她的精准诊断。这份工作,恰似“刀尖上的舞者”,容不得丝毫马虎与懈怠,而她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稳健前行,用专业与担当,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当谈及病理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时,王素辉主任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耐得住寂寞,敬畏生命的热忱和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选择病理,于她而言,便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风雨兼程的道路,这不仅是一条通往疾病真相的探寻之路,更是一条寂寞且布满荆棘的艰难旅程。但她深知病理诊断的责任之重,以坚定的信念和对生命的敬畏,默默坚守在岗位上,数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明察秋毫,见微知著。

在基层从事病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这里人员相对较少,技术也不及大医院先进,但王素辉主任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过人的胆量,勇敢地挑起了这份重担。有时,她会遇到不信任她病理诊断的病人,面对质疑,她没有丝毫抱怨与退缩。她深知,医患之间的信任始于专业与真诚,那些看似微小的安慰与及时的回应,对于患者而言,恰是治病之路上最坚实的基石。就像那位30岁的胃癌早期患者,最初根本不相信她的诊断,她没有丝毫气馁,而是耐心地为患者讲解病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诊断依据,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不仅如此,她还积极为患者联系青医附院的专家进行会诊。最终,会诊结果与她的诊断完全一致,患者也因此得以接受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重获健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与仁爱,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王素辉主任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技术上不断追求更精准的方法。她深知,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痛苦,还能极大地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讲,她的病理诊断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更成全了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这正是她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她作为病理医生真正的价值所在。(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