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6日讯开学季是家庭消费的集中期,不少家长容易在“备开学”中花冤枉钱或踩安全陷阱。以下三类核心注意事项,帮家长精准避坑、理性消费:
购物避坑:按需采购,拒绝“套路”
不盲目买“全套”:文具、衣物等优先按学校要求和孩子实际需求列清单,避开商家包装的“开学大礼包”(可能含冗余商品),也不跟风购买高价电子设备(如非学习必需的新款平板),以“够用、实用”为标准。
警惕“低价劣质”:线下文具店、线上平台选购时,避开无3C认证的电器(如劣质台灯)、刺鼻异味的文具(可能含毒物质),优先选合规品牌,别因“便宜”忽视孩子使用安全。
缴费避坑:认准官方,严防诈骗
核实收费真实性: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均会通过校园官网、班主任通知、学校对公平台发布,对“赞助费”“补课费”“资料费”等无官方依据的收费,一律先向学校教务处核实,不轻易转账。
-拒绝“私人渠道”缴费:若收到“老师”微信/电话要求私下转账,或发来陌生缴费链接、二维码,务必先通过班级群、班主任电话等官方途径确认身份,避免遭遇“冒充学校”的诈骗,缴费仅用学校指定的对公支付平台。
售后避坑:留存凭证,方便维权
保存所有消费记录:线下购物保留小票、发票,线上购物存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缴费保留转账回执单——若遇到商品质量问题(如衣物褪色、文具破损)或收费错误,这些凭证是维权的关键依据。
2看清“退换规则”:购买可退换商品时,确认商家退换货政策(如“开学礼包”是否支持部分退换),避免因“不支持退换”条款,买到不适用的商品后无法维权。(通讯员 邹娜)
责任编辑: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