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黔东南州黄平县黄飘村第二届“状元文化节”如期举行,19名今年高考上线的学子身披红绸,在一片“状元林”前接过荣誉证书,并在林间种下属于自己的树苗。没有觥筹交错的升学宴,一棵棵银杏树苗,成了他们人生进阶的美好见证。
8月9日,黄飘村举行第二届状元文化节。图为黄飘村学子合影。
黄飘村从“比排场”到“比育人”的风尚转变始于5年前。2020年,面对升学宴攀比之风,村民潘荣德、潘亮等人发起成立“黄飘村奖学公益基金”,倡导“不办升学宴,改种状元树”,这一倡议立即得到村民响应。
5年多来,全村累计减少升学宴580桌,节约资金超百万元。“过去最贵的是人情债,如今最金贵的是这些树。”黄飘村党支部书记潘秀煌指着郁郁葱葱的“状元林”感慨道。
2025年黄飘大寨“状元榜”。
在村委会的公示墙上,一份特殊的捐款清单记录着村民对教育的支持:潘雄尧10000元、潘宗祥985元、潘宗勇211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村民们最朴实的期许。奖学金理事会会计潘俊介绍,今年募集的40525元将全部用于奖励43名学子,其中3名研究生各获奖金2000元。更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支持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今天我是受奖励的学子,明天我要成为资助奖学金的一分子。”今年考取研究生的黄飘村学子潘晓燕说。
重视教育在这个苗寨结出丰硕果实。翻开黄飘村2025年的成绩单,本科上线率达89.5%,一本上线率56.8%。近5年来,这个500余户的村寨已走出120余名大学生,其中10余人进入“双一流”高校。
黄飘村欢庆“状元文化节”。
走进村民潘九七家里,堂屋正中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现在寨子里比的是这个。”他笑着说。
“前年,我家娃考上了浙江大学;今年,我家二弟的娃也考上了大学。”村民潘九七指着自家堂屋正中挂着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笑道。
“就像银杏树需要时间成长,教育也要久久为功。”村民潘秀煌说,如今的黄飘村,闲扯声少了,读书声多了;酗酒斗殴少了,学业讨论多了。村民们都深信,比物质更珍贵的,是子孙后代的精神丰盈。
阳光下,新栽下的银杏树苗与学子们的笑脸相映成趣,这个苗寨正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写进村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正海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肖勇 李劼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