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栾海明
某天的放学路上,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学生江雪(化名)被同学刘建华(化名)从身后撞倒并殴打,导致身体受伤、衣物和书包破损。这场突发的校园霸凌让江雪身心遭受严重损害,医院诊断显示其有轻度抑郁,且病情加重后出现重度以上焦虑情绪及高度自杀风险,无法正常到校学习。面对困境,母亲王英(化名)向青岛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一场法律援助行动随之展开,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法治的支持。
快速响应,开通援助绿色通道
王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青岛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让她稍感安心的是,援助中心当即启动响应机制,为这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开通了“绿色通道”。工作人员三次回复电话,耐心地把援助申请的条件、流程一点点讲清楚,生怕她记不全,还安排了专人“一对一”陪着她整理材料,从身份证明到医院的每一页检查记录,都认真仔细核对。
案件很快被指派给青岛西海岸海西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王婷婷、王维第一时间约见了王英。同时与公安机关、法院对接沟通,还特别注意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明确案件相关问题不再跟受害者沟通,防止其病情恶化。
直面挑战,多方协同推进案件
案件办理过程中,援助团队需要应对不少棘手问题。王英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希望追究对方刑事责任,但现有证据只能达到治安案件的标准;她对赔偿的预期与法律规定的标准有差距,还多次拒绝派出所组织的调解;加之未成年受害人需要多次问诊治疗,案件程序也因此难以按常规进度推进。
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青岛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双线会诊”机制,组织援助团队研讨案情,协同办案民警释法说理,结合现场目击学生的询问笔录,引导王英调整维权策略。承办人员通过调取案发视频录像、留存连续就诊记录、固定证人证言等夯实证据链,还建议受害人及时接受心理辅导以排除自伤风险。
王英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遇此意外后慌乱无措,承办人员从案件事实、推进程序、法律法规等方面多次向其释明,配合案件推进。因江雪对正规医院治疗抵触情绪高,王英需工作无法时刻看护,只能由年迈多病的姥姥日夜看护以防意外。姥姥带其到心理专科门诊疏导康复产生的医疗费、交通费等无正规票据,庭审中经承办人员争取,法官核实后认定了这些费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权益得护,彰显法治温度与力量
经过不懈努力,法院采纳大部分代理意见,判决刘建华的法定代理人支付医疗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金、护理费等共计4.5万余元。该案经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王英收到判决后专程送来锦旗。
如今,王英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案的妥善化解,体现了相关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积极执行,严厉打击了校园霸凌行为,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经验,也让民众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与温暖。能让受伤害的孩子少一点恐惧,让无助的家庭多一分底气,这便是法治最实在的温暖。
指派机构:青岛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青岛西海岸海西法律服务所王婷婷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