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陈海琼 郑科育)日前,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依照陵水“新八景”历史文化记载而分别命名的两处机关食堂“山亭望海邻里中心”和“南城晚市邻里中心”,已然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饭点,食堂便迎来了社区居民、外来人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上班人员等纷纷在此“打卡”。“食材很新鲜”“味道不错,关键是价格还比较实惠、亲民”“过来很方便,环境也干净舒适……”大家口口相传着在此用餐的感受。
一饭一蔬里的民生答卷
陵江东二期小区的依莲晶是食堂的常客,食堂自对外开放以来,她几乎每日在此就餐。“每天菜式不重样,品种丰富,干净卫生,一份才20元,比在外就餐划算多了。”她笑着说,眼角的笑意里满是满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走进“山亭望海邻里中心”,饭点时分的热闹景象扑面而来: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入,窗口前很快排起蜿蜒长队;队伍里,人们踮脚张望、缓缓挪动,打菜阿姨手起勺落间,饭菜的香气便弥漫了整个空间;找到座位的人们或埋头用餐,或与邻座 “熟人”闲话家常。这拥挤喧闹、饭菜飘香的场景,正是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
正午时分,邻里中心正值用餐高峰,一家四口的身影刚踏入大门,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经询问得知,这一家人来自四川,目前租住在食堂附近的小区。肖女士笑着回忆,最初是在楼道里看到机关食堂对外开放的宣传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就餐,没想到一来就成了常客。“您瞧这饭菜,味道做得地道,后厨卫生也让人放心。” 肖女士边说边给孩子夹了一筷子不辣的青菜,“菜品样式也多,能照顾到我们爱吃辣的口味,孩子吃不辣的食物也有不少选择,真是太方便了。” 说到这儿,她略带期待地补充道:“要是周末也能开放,那就更完美啦!” 字里行间满是藏不住的认可。
将机关食堂转型为面向社区居民、外来游客的邻里中心,看似是桩“小事”,却折射出陵水县有关部门基层治理的“大智慧”。这一便民惠民举措,不仅让市民尝到了“公家厨房”的实惠与美味,更成了拉近邻里距离、传递城市温度的“新窗口”。
方寸餐桌间的邻里情深
饭桌上话家常,邻里情谊长。带着孩子来用餐的年轻妈妈王女士说,“在这里吃饭既省事又省心,味道好还实惠。以前除了照顾家人孩子,还要赶去市场买菜做饭,和邻居碰面也只是匆匆点头,哪来得及打招呼。现在到邻里中心吃饭方便多了,还能一起聊育儿经、拉家常。”
饭点时分,在山亭望海邻里中心里,取餐窗口前已有不少市民有序排队,菜品展示区陈列着十余种荤素搭配的菜肴。工作人员佩戴口罩、身着工作服,有条不紊地为大家打菜。另一侧的用餐区,人们陆续入座,食堂里笑语盈盈、其乐融融,宛如一处温馨的“社区会客厅”。
食堂里飘着饭菜的清香,大家三五成群围坐一桌,一边吃着碗里的菜肴,一边唠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在空间里此起彼伏。附近公司上班的李女士,下班后总来这里用餐,席间与朋友聊着美妆博主推荐的新品,分享生活点滴。在这方餐桌上,人们卸下平日的忙碌,尽情舒展生活的本真。
据了解,陵水山亭望海邻里中心与南城晚市邻里中心自2024年 10 月底对外开放后,便成了社区群落与人群聚集的“黄金交汇点”—— 既满足了周边居民的日常三餐需求,又为邻里交流架起了温情桥梁。
食堂内,用餐环境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装饰简洁温馨;菜品丰富多样,荤素搭配合理,价格实惠且卫生有保障。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7月,南城晚市邻里中心用餐人次近4.9万,山亭望海邻里中心也近3.8万。
后厨里的安心密码
“我今天选20元的套餐,有六菜一汤,你看这鸡肉炖蘑菇有多香。几位邻居坐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一点距离感都没有,多好!”正在南城晚市邻里中心用餐的余大哥笑着对记者说。
为全流程了解食堂的管理情况,记者一早便来到南城晚市邻里中心的后厨。刚配送的食材经过检测后,后厨便忙碌起来:王师傅戴着手套择菜洗菜,李师傅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薄片,红扑扑地透着新鲜;切好的菜“哗啦”一声倒进炒锅,青椒的绿、胡萝卜的黄在锅中翻炒出诱人的色泽;菜刚炒好,戴着卫生手套和口罩的大姐便端起菜肴送往大厅。从洗菜到上桌,不到3小时,端上的都是热腾腾的“放心饭”。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每日食材新鲜安全,食堂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将食材清单上报陵水菜篮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供应蔬菜水果、家禽肉类。工作人员会对菜品品相、新鲜度、源头追溯、农药残留检测等严格把关;食堂使用的米、油均从扶贫网站“832 平台”采购,蔬菜、肉类均标有溯源标志。
南城晚市邻里中心负责人李若若介绍:“食材运到食堂后,会有专人详细检测品相与质量,合格后由厨房工作人员清洗烹饪。厨房配备充足人手,清洗、翻炒、打菜等环节分工明确、协同配合,既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规范操作也为用餐安全增添了多重保障。”
曾经隔着院墙的机关食堂,如今已是陵水街坊邻里、市民游客、职工小哥等唠家常、暖人心的“社区会客厅”,在袅袅炊烟中,编织起一张充满温情的城市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