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胎龄仅26周、体重不到1千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小欣欣(化名)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被送至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进行救治,经过医护团队78天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逆袭。
入院时的小欣欣全身冰凉、肢体僵硬,体温31℃,心率100次/分。面对奄奄一息的孩子,新生儿科上级医生与值班医护迅速启动危重症救治预案,实施保护性隔离,采取SNIPPV模式辅助通气、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等治疗。经检查,初步判断小欣欣患有肺部感染,这让医护人员心情沉重,因为肺部感染对超低体重早产儿很凶险。医生紧急讨论,结合小欣欣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护理团队实施精细化护理,采取保暖、气道护理等方式尽可能模拟子宫环境促神经发育。
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医护凭借超早产儿救治经验对小欣欣实施精细化管理。小欣欣经58天呼吸机支持治疗和9天鼻导管吸氧,顺利闯过呼吸关。因胃肠道脆弱,团队采用PICC置管技术提供静脉营养支持,状况改善后开始微量喂养和母乳口腔护理,53天后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病情趋于稳定后,积极安排母亲对患儿进行袋鼠式护理,帮助小欣欣适应宫外环境。
由于超低体重早产儿免疫力几乎为零,微小感染都可能致命。入院第14天,小欣欣突发高热,医护迅速围拢检查,护士配合采集血样、监测生命体征,各项工作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细心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并精确调整治疗方案。小欣欣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病情逐渐好转,体温下降,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这才让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
目前,小欣欣生命体征渐稳,体重已增至2.21公斤,各项生理指标趋向正常。她摆脱了呼吸机依赖,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神经系统评估结果良好。这个曾被认为救治无望的“巴掌宝宝”,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78天的不懈救治与悉心守护下,闯过了呼吸、营养、感染等多重生命关卡,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一次生命的礼赞。
8月10日,迎来了小欣欣出院的日子,病房里满是温馨与感动,孩子父母捧着锦旗热泪盈眶地说着感谢,感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从未放弃微弱的生命之光,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坚守在护佑生命的战场上,为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苗国强
编辑 李佩珂
二审 彭银
三审 赵晓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