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艳
近日,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日照医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保卫战。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心血管内科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后,突遭致命性室颤“风暴”,重症医学科(ICU)团队果断启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这是高新院区启用以来首例ECMO抢救案例。最终,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患者成功转危为安,标志着院区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生死时速
1小时开通心脏“生命主干道”
患者因剧烈胸痛急诊入院,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其心脏供血的“生命主干道”——前降支血管已急性闭塞,随时可能因心肌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心血管内科刘玉庆副主任医师、杨伟主治医师介入团队立即进入“战时状态”,争分夺秒开展介入手术。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团队迅速为患者开通闭塞血管,及时恢复心肌血供,为后续治疗抢下关键“第一时间”。
危机升级
ECMO筑起生命“最后防线”
血管开通后,危机却突然升级。患者反复出现心室颤动(俗称“电风暴”),心脏濒临停跳,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甚微,生命体征持续恶化,生死悬于一线。
“立即启动ECMO!”重症医学科孙彩虹、李仲琪副主任医师团队临危受命,当机立断制定抢救方案。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动作迅速,仅用数十分钟便完成股动静脉穿刺置管,ECMO机器成功运转。暗红色的血液被引出体外,经人工膜肺充分氧合后,鲜红的血液重新回输患者体内——这一刻,ECMO正式替代患者濒临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后续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
多科联动
打破壁垒创造生命奇迹
这场抢救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一场多学科协同的“集体攻坚”。
从急诊团队的快速分诊处置,到心血管内科的精准介入;从重症医学科的ECMO置管与全程管理,到麻醉科的高效配合,再到护理团队24小时的精心监护……整个抢救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高新院区的平台整合优势与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深度融合,让患者在多次室颤“风暴”中挺过难关,病情逐步趋于稳定。
首例突破
彰显新院区“硬核”救治实力
“这例ECMO的成功运行,不仅是高新院区的技术突破,更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重症医学科李仲琪副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抢救充分证明,新院区在应对极端复杂危重病例时,具备高效的多学科协作能力与强大的团队战斗力。“先进设备、专业团队、高效协作,三者结合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实堡垒。”
目前,患者已成功脱离ECMO支持,脱离危险期,心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正稳步恢复。此次高危心梗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日照市人民医院高新院区多学科团队以精湛技术、高效协作书写的生命赞歌,更标志着医院在危急重症综合救治领域迈上新台阶,将为日照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更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