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引导答疑、能巡逻监测、能扛水送货……
“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
小朋友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杜杜”IP形象互动机器人合影。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王子衿
8月16日下午,南京奥体中心内悄然弥漫着科技与体育交融的独特氛围。一批来自南京本土的智能机器人正进行着赛前最后的“上岗”训练,它们即将在“苏超”赛事中承担起巡检、导览、清洁、保供等多项服务保障任务,为这场体育盛宴注入“AI 机器人”的硬核底气。
走进场馆中心变电所,来自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天魁1号”已经就位。训练中,作为全球首个获得IICT6级防爆认证的工业危险环境下可作业人形机器人,它步履稳健,四轮八驱的底盘在狭窄通道内灵活转向,即便遇到线缆凸起也能平稳通过;腰部的折叠升降结构缓缓展开,伸展着长长的机械臂,精准地对配电柜仪表进行扫描。
“它就像配电间的‘全科医生’,也是首次在重大赛事中肩负电力保障的‘重任’。”天创机器人产品创新部负责人诸德伟介绍,“天魁1号”单臂达25公斤的负载能力让它能快速处置突发“警情”,全力确保赛事期间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智能巡检“无死角”,赛场内外“明察秋毫”。沿着场馆内部通道,天创机器人带来的T7-S轮式升降臂巡检机器人正在执行巡视监测任务,顶部的双视云台来回旋转,即便是在昏暗环境下也能清晰识别现场画面。
“它具备四轮八驱行走特性,配备折叠式升降机构,最大伸展高度可达1.65米,精准控制观察高度,捕获巡检目标。”诸德伟介绍,机器人可实时对现场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中有害气体指标、烟雾浓度等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后台就会主动告警。
安防线上的“巡逻尖兵”不止于此。在场馆检录区、赛场观众区,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E100、E300两款室外巡检机器人各自坚守“岗位”,用“火眼金睛”扫视全场。
“它们可以通过视觉和红外两种模式,精准识别物体状态、自主绕避障碍,在检录区检测进场观众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在观众区巡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天下午,亿嘉和项目经理刘升金带着机器人熟悉岗位,并进行训练。
“请问你是谁啊?”“我是来自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白面僧面猴,名叫‘杜杜’。”在场馆内的服务台前,来自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明星“杜杜”也来“助阵”,将为现场观众做好引导服务。
“洗手间在哪?”“我的座位怎么走?”……当记者将这些问题抛给“杜杜”时,它都应答如流,憨态可掬的模样引来工作人员笑声一片。
“它们不仅能引导分流,还能推荐周边餐饮和赛事信息。”“杜杜”的“娘家人”、南大电子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董事长狄敏介绍,为了在“苏超”赛场上展现文旅融合、突出南京元素,他们与红山森林动物园共同推出了机器人“杜杜”,希望在赛事服务中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此外,南大电子还带来两款导览机器人,也正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问答训练,双屏结构的“脸庞”上不时闪过微笑表情。
服务保障上,机器人化身“多面手”。场馆外的物资转运区,两台江苏坚米的灵睿P1四足机器人正进行负重训练。它们迈着稳健的步态,在楼梯、过道灵活穿梭,100公斤的物资稳稳固定在背部托盘上,6小时的长续航能力让它们不知疲倦。
“志愿者只需通过平板下达指令,它们就能精准地把饮用水、医疗箱送到指定点位。”工作人员演示着机器人的跟随功能——灵睿P1通过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锁定目标,即便人群穿梭也不会“掉队”;IP67的防护等级让它无惧雨天,40厘米的越障能力可以保证其轻松跨过场边路缘石,成为志愿者的“得力搭档”。
在观众通道和饮水区,两台清洁机器人正进行“保洁演练”。亿嘉和J40商用清洁机器人底部的毛刷高速旋转,洗地、吸尘、拖地同步完成,经过之处地面干爽洁净;旁边的霞智科技Skywalker50机器人灵活避开模拟的行人,遇到障碍物自动绕行,完成区域清洁后,它自主驶向工作站,开始自动充电、加水排污。
“Skywalker50可以自主规划路径,能够对多种硬质地面进行有效清洁,其远程操控功能可通过手机App随时调整清洁路线,确保赛事期间观众区环境整洁。”霞智科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夕阳下,南京奥体中心的训练仍在继续。这些来自南京本土的智能机器人,用精准的动作、稳定的性能完成着各项训练科目,用科技力量为“苏超”赛事筑起坚实保障。今晚赛事期间,这些“新伙伴”将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