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实习生唐浩哲
今晚,“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为给赛场和看台织起一张“安全网”,医疗保障团队在赛前做好了部署,力争构建起“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守护体系。
“一名伤者骨折,已做应急处理,需救护车转运。”随着场边医疗人员的呼叫,一辆救护车驶入球场内的场边医疗点。伤者随后被抬上救护车,立刻转运至最近的医疗保障点。这样的一幕,出现在本轮“苏超”赛前的南京赛区医疗保障人员培训演练现场。
“这是在演练球场上出现运动员或是工作人员不慎出现骨折的状况。”南京赛区分区医疗组组长、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秦海东介绍,“场边医疗点会第一时间至伤者身边进行包扎固定等处置。同时,我们会呼叫救护车。救护车会直接开入场内,将伤者转运到最近的医疗保障点进一步处置。”
移动救护车就相当于一个移动救护舱,这种“现场即时干预 专业转运”的模式,正是团队针对赛场高频风险设计的方案。
这样的专业考量,同样体现在担架队的培训细节中。担架队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其背后是严格的操作标准。“不能只求快,更要稳。”市急救中心专家专门对担架志愿者展开了培训,“担架队员需同步步伐,以减少伤者晃动,尤其要注重对患肢的保护,平稳而快速,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伤者安全。”
除了赛场内的运动员与工作人员,看台上的观众的健康同样是保障重点。“从此前赛事的保障情况来看,观众常见健康问题多为轻症,包括中暑、上下楼梯时的磕绊外伤以及情绪激动导致的低血糖、鼻出血等。”秦海东介绍,针对这些情况,在市卫健委的组织下,医疗保障团队构建了“三级保障体系”:场边医疗点负责即时处置,主医疗站承接进一步处理,就近医疗中心提供深度支持,确保各类伤病得到妥善应对。
为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南京奥体中心将设立多个现场医疗点,分布于场边、球迷区等多个点位。医生提醒,大家前往观赛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如果出现不适,要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充分补水,并及时向医务人员或志愿者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