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创意作业、亲子互动
“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
足球的魅力,在这个夏天的南京校园里绽放别样光彩。随着“苏超”的火热进行,赛场上的激情与拼搏,正以奇妙的方式融入孩子们的暑假生活,点燃无数足球梦,也让快乐在奔跑与呐喊中尽情释放。
沉浸式狂欢,看球的快乐“燃爆”夏天
8月13日上午10时40分,金陵汇文学校初中部女足队员们结束训练回到休息室。两小时训练下来,队员们又累又渴,但聊起周日即将到来的“苏超”南京队和盐城队的比赛,大家既兴奋又期待。
“我之前现场观看了‘苏超’南京队和无锡队的比赛,那真是一次难忘的‘疯狂体验’。”初一新生刘予彤说,作为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的前校队队长,她虽多次捧起“市长杯”冠军奖杯,但“苏超”比赛的现场氛围仍让她感到震撼。
“开场两分钟南京队就进球了,全场球迷高唱南京队战歌、一起喊加油,我也跟着大喊。”刘予彤说,球员们在场上的拼搏精神也深深触动了她,“每一名球员都很拼,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坐在看台上,刘予彤更以一名后腰球员的视角专注观察学习,现场也成了她最生动的战术课堂。“那种观赛的快乐和激动是无法言喻的。”她说。
这个暑假,让琅琊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褚桓佑最激动的是幸运地抢到了“苏超”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的球票。
“那天,我在赛场和数万名观众一起,沉浸式感受了整场的激烈角逐。比赛结束,两队0比0握手言和,我一开始有点失落,妈妈看出了我的小情绪,笑着开导我说:‘这恰恰说明两队防守都做得特别好啊。正因为两边都守住了防线,才让比分停留在了0比0。’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忽然就想通了,两队滴水不漏的防守,本身就是专业与韧性的体现。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遗憾里也藏着闪光点。”褚桓佑说。
现场看球情绪高涨,在家看球同样快乐满溢。
石鼓路小学四年级学生童瑶和童博是一对龙凤胎,暑假期间,他们把客厅变成了小型助威现场。“南京队球员带球冲锋,我跟着在客厅跑起来,嘴里喊着:‘冲呀!’”姐姐童瑶手舞足蹈地说,“看到对手围堵,我急得直跺脚;当南京队球员破门,我又大喊着一起庆祝,然后蹦上沙发,真是又紧张又刺激!”弟弟童博则从“苏超”比赛的精妙配合中领悟到了一些道理,“足球教会我的,不只是射门得分,更是懂得携手前行才能走得更远。以后,不管踢球还是生活,我都会记住这份团队的力量。”
创意“大爆炸”,暑假作业变成超酷实践
“苏超”的热浪,更涌入了孩子们五彩缤纷的暑期作业。各校巧妙地将足球文化融入跨学科探索,让学习变得“足”够有趣。
琅琊路小学创造性地推出暑期综合实践活动“飞吧,足球”,从队徽设计到制作小报,从观赛感悟到知识讲解……孩子们整个暑假都沉浸在足球世界中。
为了让同学们看懂足球比赛,该校六(4)班学生丁隽祺制作了一个自己的AI数字分身“丁小祺”,由“丁小祺”用视频讲解的方式,为同学们阐释足球赛事中的越位、角球、任意球等各种专业术语。丁隽祺说:“希望这样的视频能点燃全班同学对足球的热情。”
“飞吧!足球,穿越人海的浪。输赢皆勋章,热爱是永恒主场……”这是琅琊路小学四(2)班学生创作的“校超”主题曲的歌词。暑期里,同学们变身“音乐合伙人”,不断打磨,终于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原创歌词里,藏着对足球的满腔热爱,也融入了“苏超”带来的足球热情。
雨花外国语小学的“苏超”创意作业同样精彩:一年级用AI绘制“Q版球员射门”明信片;二年级变废为宝制作加油道具;高年级则绘制手抄报、用条形图分析进球数据,甚至设计融合景点、美食的足球文旅路线。
“今年的实践作业可太棒啦!拿到题目时我眼睛都亮了。‘苏超’可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作为南京娃,我结合南京的特色景点、美食、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设计了一条能吸引外地游客的文旅路线,在路线图上标注每个景点的特色、游玩时长、门票信息以及配套的美食推荐等,让外地游客不仅能观赛,还能跟着我的路线图在南京吃好玩好。”该校六(9)班学生周煜沫说。
语文作业用古诗解码城市、数学作业分析射门数据、英语作业撰写“足球魅力”解说词、科学作业解密足球机械原理、劳动作业巧制黏土足球……大光路小学的暑假作业将“苏超”融入各学科,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做‘苏超’相关作业从不用催,每次都兴致勃勃,开开心心就完成了。”三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说。
足球“神助攻”,亲情在互动中持续升温
近日,在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刘子萱和父母一起参加了一场足球亲子活动。
“其实我不太会踢足球,来之前还跟妈妈说只想当啦啦队喊加油,妈妈鼓励我上场,我就想顶多踢10分钟得了,可是一上场,看到大家都在跑,我早把自己说的话抛到脑后了!我跟着球跑啊跑、追啊追,使劲往对方门里踢。我们队每次进球,我都蹦得老高,开心得要命!”参加完女足比赛的刘子萱笑着说。
最让刘子萱兴奋的是和爸爸一起玩“两人三足”踢足球游戏。她和爸爸把腿绑在一起,一听见哨声就飞快往前跑,没想到才两三步就摔倒了,虽然在爸爸的帮助下很快站了起来,但最终还是输掉了比赛。“我当时心里就想拿第一,跑得飞快,没想到反而容易摔跤。爸爸跟我说‘欲速则不达’,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没拿到第一,但是能和爸爸一起参加游戏,还是非常开心。”刘子萱说。
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六年级学生张瀚允在外公家过暑假时,被外公带去看“苏超”比赛,球员们忘我拼抢、汗水湿透战袍的身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如今,他每天清晨都拉着外公在院子里练射门,外公的菜坛子成了他的“球门”,一老一小的欢笑声时常伴着晨曦在小院里回荡。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认为,这个暑假,“苏超”对南京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积极而深远,它点燃了孩子们的快乐夏天,并带来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操太圣认为,首先,在观看“苏超”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拼搏、坚持的运动精神,认识到体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其次,“苏超”这一热点事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绝佳素材,教师们能结合“苏超”,设计跨学科探究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苏超”为解决亲子关系中的微妙隔阂提供了宝贵契机,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赛、参与活动,拥有了共同话题和互动体验,有效拉近了彼此距离。这种在共享快乐中建立起来的和谐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操太圣说,当足球遇见童真,当城市荣耀点燃少年热血,这个夏天,“苏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不只是胜负输赢。那颗被热血浇灌的足球梦种子已悄然破土,与一座城的体育精神一同向上生长,终将撑起一片属于未来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