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师节·德医医者风采特辑|皮肤科彭军——仁心为灯 专业为盾 守护人体第一道“屏障”

编者按: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值此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推出“医师节·德医医者风采特辑”名医专家宣传专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发展与荣光,离不开一代代医者的薪火相传和卓越追求。本次专栏聚焦十位优秀医师,他们中,有勇攀医学高峰、引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有在疑难重症救治中迎难而上、深受患者信赖的业务骨干。在这个属于全体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光荣节日里,我们谨以此专栏,向奋战在临床一线、护佑生命、无私奉献的全体医师同仁,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大众网记者 毛冬琛 通讯员 李梦娇 德州报道

彭军,皮肤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在中华皮肤科杂志和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核心期刊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市级科研奖项多项。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银屑病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理事;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皮肤肿瘤与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痤疮、带状疱疹和顽固性湿疹等,尤其擅长瘢痕修复和皮肤良恶性肿瘤的皮瓣手术和皮肤病理。

八月的阳光穿过新湖院区的玻璃窗,洒在皮肤科诊室的桌上。墙上的时钟指向13时,皮肤科执行主任彭军刚刚结束一台银屑病患者的放血疗法操作,白大褂上还沾着淡淡的药渍。窗外的蝉鸣声里,患者的感谢声还未散去——“彭主任,我这腿上的斑块终于消了,您看这和正常皮肤一样了!”

这是彭军在新湖院区银屑病专病门诊坐诊的第127个周三。从朝霞到晚霞,从门诊到病房,从中医外治室到病理讨论现场,这位深耕皮肤科领域近三十载的医者,用仁心与匠心,书写着一个皮肤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焕发肌肤新生

“彭主任,我跑了三个城市,试了五种生物制剂,腿上的银屑病还是反复烂……”今年3月,河北景县的张先生攥着病历本,声音里满是绝望。彭军接过病历,仔细查看皮损照片——下肢90%的皮肤红斑鳞屑斑块,甚至出现红肿,这是典型的“生物制剂继发性治疗失败的顽固性银屑病”。

“别急,咱们试试老办法结合新疗法。”彭军翻开中医典籍,结合丰富临床经验,为他制定了“局部放血疗法 308nm准分子激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放血不是‘乱扎’,是循经取穴,疏通瘀滞的气血;激光则是精准抑制炎症。”每周一次的治疗,彭军都亲自指导操作,边治疗边给患者讲解原理。四次治疗后,张先生的腿上竟奇迹般地长出了新皮肤。

这样的故事,在彭军的门诊里每天都在发生。为了让患者少跑腿、看好病,他主动将每周三的专家号降为普通号;为了帮外地患者节省住宿费,他常常延长门诊时间,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皮肤科的病,三分治七分养。”彭军常说,“医生的责任,不仅是开对药、做好手术,更要让患者明白为什么要治、怎么配合治。”

学科要发展,就得敢啃“硬骨头”

2024年1月,彭军正式担任皮肤科执行主任。那时的皮肤科,门诊量亚专业细分不足、疑难病诊断能力比较有限。“皮肤是人体的‘镜子’,皮疹、溃疡背后,可能是肿瘤、免疫病,甚至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彭军敏锐意识到,要提升科室竞争力,必须从“治已病”转向“治疑难”,从“经验型”转向“精准型”。他带领团队梳理出“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皮肤外科、皮肤病理、医美光电”等几大亚专业方向,亲自挂帅皮肤外科与皮肤病理建设。从零搭建皮肤外科手术团队,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缝合、取活检。每周三下午组织全科病理阅片,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渠涛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玉坤教授远程指导,把“疑难病例讨论”变成“实战课堂”。

不久前,一位鼻尖长鸽子蛋大小紫红色肿物的老年女性患者慕名而来。彭军触诊时发现肿物易出血,且血流不止,直觉“不简单”。他坚持为患者行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罕见的“肾脏来源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患者转入泌尿外科后,进行了相关的规范治疗,如今已恢复健康。类似的案例,在皮肤科已累计诊断数十例。

在他的推动下,皮肤科病房的综合救治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一个团队的潜力无限。”彭军常说。他牵头建立“老带新”导师制,每周组织病例汇报会,让年轻医生在“实战”中成长;他推动科室与北京协和、齐鲁等顶尖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让德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如今,皮肤科门诊量不断突破的背后,是患者对“看皮肤病,就找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彭军团队”的信任。

医师节的意义,是提醒我们永远不忘初心

“选择皮肤病专业,是因为它‘难’——病种多、病程长、易反复,但也因为‘值得’——每一次治愈,都能让患者重新拥抱生活。”在彭军看来,医师节不仅是对医生的致敬,更是对“医者初心”的叩问:“我们不仅要治身体的病,更要暖患者的心;不仅要当‘治病匠’,更要当‘健康守门人’。”

今年七月份,74岁的孙女士因服用抗生素引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全身70%皮肤剥脱命悬一线,被送往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救治。面对死亡率高达50%的罕见重症,彭军第一时间组建救治专班,联合多学科展开生命接力。果断采用生物制剂联合中药贴敷的创新疗法,24小时监测创面变化。当患者突发酮症酸中毒转入ICU时,他带领团队调整治疗方案,精准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变化动态优化用药组合。经过19天生死坚守,孙女士创面愈合率达90%。出院当天,彭军感慨:“这是多学科协作的胜利,更是‘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信念的胜利。”

如今的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皮肤科,已是鲁西北地区皮肤病的“疑难病终点站”: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湿疹的特色疗法治愈了数百例患者;皮肤外科年手术量达5000余台,覆盖皮肤良恶性肿瘤等各类疾病;皮肤病理诊断准确率达98%,成为周边县域医院的“诊断后盾”。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始终站着那个身影——穿白大褂、在门诊、病房、手术室之间穿梭的皮肤科大夫彭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