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威横行的学校,如何滋养未来脊梁?-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

近日,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抖音官方账号在回复网友咨询班级信息时,展现出的“五连怼”态度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这本是一次简单的信息咨询,网友询问:“为什么班级查不了了呀?”却遭到账号工作人员一连串居高临下的质问:“你在跟老师说话?在初中都是这样没有称呼?哪个小学?初中毕业?都没教过跟老师咨询要怎么称呼?”这“五连怼”俨然将学校官方账号化作了衙门大堂,将服务窗口扭曲成了权力展台。

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别工作人员的不当回应,其背后反映出的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自身角色认知的偏差以及对待群众监督的不良态度。孩子与家长在“官威”面前被迫矮化,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本质上已将教育异化为一种冰冷的权力规训。“五连怼”的回应,已非仅属态度问题,它无情撕开了教育体系深处某些病灶的遮羞布。

在过往,类似老师“耍官威”的事件并非个例。例如辽宁丹东某班主任,因学校大检查要求家长到校搞卫生无人理会,便在班级群里质问家长,甚至威胁称孩子成绩与自己无关。这类事件都反映出部分老师在处理与家长、学生关系时,缺乏应有的尊重与职业素养。老师本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良好的品德与行为规范;在与家长沟通时,也应以平等、耐心的态度交流,共同促进孩子成长。但这些“耍官威”的行为,显然与教师的职业操守背道而驰。当“老师”一词被强行镶嵌进森严等级,当“称呼”成为学生家长必须遵循的“觐见”礼仪,教育最珍贵的平等精神便已悄然窒息。

老师、孩子、家长三者身份在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高高在上的情况。家长将孩子托付给学校,希望孩子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他们有权利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包括班级信息等。学校和老师有义务为家长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而不是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家长的咨询。当老师以“官威”对待家长和学生时,这种不良风气会在校园中蔓延,影响到整个教育氛围。孩子可能会在这种环境下,学会用权力和地位去衡量人际关系,而不是尊重与理解;家长可能会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面对舆论监督,校方“已反馈”“将处分”的表态虽显迟滞,但终究是直面问题的第一步。然而,若止于处罚个别人,而不在思想深处彻底荡涤“官本位”沉渣,不将“服务学生与家长”真正镌刻为学校运转的核心理念,类似“官威”必会改头换面,再度滋生。

教育乃国之大计。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让校园回归其本来面目,成为一个以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为基石的育人殿堂。只有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发自内心地放下“官架子”,珍视每一次与孩子、家长的平等交流,教育的初心才能回归,未来的栋梁才能在真正健康、阳光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莫让僵化的官威,扼杀了民族未来脊梁的挺拔生长!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