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锦屏县人民医院儿科的龙怀表。从2005年踏入医学之路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从医路。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儿科情结,以及这些年来的一些感悟。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我,都会觉得我这个大个子更适合搞外科,甚至以前在县医院篮球队当队长时,队友们也常开玩笑说:“你这体格,不去外科可惜了。”但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说:“我要当儿科医生。”
儿科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们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病史全靠家长代述,这就要求我们儿科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功底,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记得刚进修回来时,我把在浙江金华学到的技术应用到临床,和科室同事们一起努力,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每天查房时,我都会仔细评估每个孩子的病情,遇到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就组织讨论,及时调整方案,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支原体感染和甲流流行时,儿科门诊量骤增,工作压力很大。作为儿科副主任,我和同事们一样轮值白班、夜班、门诊班,忙得连轴转。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多做一点——我主动申请去县里的三中、四中给学生们上生理卫生课。当院领导同意时,我特别高兴,因为终于有机会把医学知识带进校园,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站在讲台上,我给孩子们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困惑,以及如何正确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每次课后,都有学生悄悄来问我:“医生,我这样正常吗?”“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看着他们从困惑到释然的表情,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有人说,儿科医生是“哄孩子的医生”,但我觉得,我们更像是孩子们的守护者。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康复后灿烂的笑容,听到家长真诚的感谢,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医路漫漫,初心不改。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在儿科岗位上,用专业和爱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感谢医院和同事们的支持,也感谢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吴水平编辑:潘欢欢责任编辑:李浩终审: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