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之重器“重离子医疗装置”肿瘤治疗迎来“重器”时代

作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肿瘤令人闻之色变。目前,治疗肿瘤主要有三大手段——手术、放疗、化疗。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果表明:肿瘤总体治愈率约为55%,其中手术贡献27%,放疗贡献22%,化疗和其他治疗贡献6%。重离子治疗作为放疗领域的“金字塔尖”,凭借精准性和高效性,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尖端技术。

重离子到底是什么?当癌症治疗进入“粒子时代”,如何实现肿瘤的“精准爆破”而不伤及健康组织?重离子技术如何成为对抗癌症的“终极武器”?8月6日,一场名为《小粒子,大力量——共话重离子医疗装置的应用与前景》的活动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举行,通过实地探访、院士连线、院长解读等方式,生动而清晰地向公众揭示了重离子医疗装置的科学原理、核心突破及其应用与前景,吸引了数百名医学专家、科研工作者、患者代表及媒体共同参与,近四百万网友在线上观看了这场科学与医学的深度对话。这场活动也是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的第三场主题活动。

走近国之重器的“心脏”

沉浸式体验同步环加速器机房的神奇

“国之重器”指的是决定一个国家生存和自主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大科学装置、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项目等,它们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时特别指出:“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国之重器便是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利器,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研究、黑洞研究,宇宙、天体、宇宙生命起源等,这些方向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实现重大飞跃,引发新的物理学革命。

承载着百姓对治疗肿瘤先进技术的期待,今年2月13日,浙江省首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离子医学中心落户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到底长啥样?重离子治疗的设备和普通设备有哪些不同?这次,大家眼见为实。

在放射物理科负责人刘吉平的带领下,受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公众走进了重离子医学中心。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栋楼,其实暗藏着国之重器,中心总建筑面积有1.37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2层,主要包括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设备大厅、中央控制室及四个治疗室等。在参观完重离子中心一楼大厅模型后,大家走进了三号治疗室,重离子治疗室比常规放疗的治疗室面积大一些,浙江省首例重离子治疗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最让人关注的是同步环加速器机房,它也是国之重器的“心脏”。重离子中心采用 “回旋注入器 同步加速器”的组合方案,这个体系涵盖了离子源、回旋加速器、中能传输系统、同步加速器、高能传输系统等,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重离子治疗加速器系统。“欧洲用的也是这个加速器,我们把这种大科学装置用在了医疗领域。”在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中,公众直观了解了重离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零距离感受这项“国之重器”的神奇——碳离子被加速至光速的70%,形成的高能束流可精准穿透人体组织,在肿瘤病灶处释放最大能量(布拉格峰效应),实现“指哪打哪”的精准治疗效果。

定点爆破肿瘤

重离子从“可治”到“精准治愈”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为本次活动致辞,他介绍了“国之重器”启用对于提升浙江省肿瘤防治水平的重大意义,“重离子治疗技术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目前最先进、最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放疗技术,可实现对肿瘤的‘定点精准爆破’。对医生来说,提供了治癌新武器,对患者而言,多了一种新选择和新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院士以视频连线形式参与本场活动。

在主题活动的核心分享环节,三位权威专家从多维视角系统阐释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突破性价值。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宏介绍说,重离子技术代表了放疗领域的最高水平,其精准性和高效性将推动肿瘤治疗从“粗放式”向“毫米级靶向”跨越,这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更为重要的是,重离子治疗大装置核心部件百分之百的国产化,解决了“卡脖子”的难题,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放疗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朱骥从临床应用视角分析了重离子治疗对难治肿瘤的效果。先以生动的“扛沙包”做比喻,让大家理解了重离子的“精准治疗”优势。截至上周,浙江省肿瘤医院已经完成了200例重离子治疗,病种涵盖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难治性肿瘤,均取得不错的效果。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单国平则从技术视角深入解读了重离子治疗的核心优势。肿瘤的常规放射治疗一般运用电子、X射线、γ射线等进行,重离子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射线,重离子包括碳离子、氦离子、氧离子等。其优势非常明显,第一,重离子到达肿瘤组织的时候,释放所有的能量,起到精准治疗的作用;第二,它有比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对肿瘤的杀伤力很强,为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科技头部媒体“差评君”的陶伟华也加入了讨论的阵营,围绕着重离子医疗装置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癌症治疗意义展开深入探讨。现场还来了两位特殊观众——重离子患者及家属,他们现身说法,相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传统放化疗,重离子治疗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佳。

现场互动环节大家讨论热烈,“做重离子治疗到底要花多少钱?”“只能使用碳离子吗?”“有一些早期癌症比如肺磨玻璃结节适合做吗?”……大家就治疗费用、临床效果、技术可及性等公众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探讨关乎生命健康与医疗技术突破的重大议题。这项“国之重器”不仅彰显了国家科技实力,更守护着生命的温度,随着重离子技术的推广应用,癌症治疗正实现从“可治”到“精准治愈”的历史性跨越。

“走近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

此次“走近国之重器”年度特别策划活动被纳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活动。除了重离子治疗项目,“走近国之重器”系列科普活动还聚焦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这几个“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集群,铸就创新基石。 通过“走近国之重器”这一高规格、深科普的平台,浙江省科协架设起公众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桥梁。这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激发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前沿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更清晰地传递出浙江勇担使命、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球人才蓄水池的坚定决心。让这些支撑国家发展、引领人类未来的“重器”从实验室走向公众视野,正是为了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为浙江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科技动能。接下来,下一场将带大家探秘“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