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国网龙口市供电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于平凡的岗位,却以非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是“守岛人”,是默默奉献的奋斗者,是时代精神的践行者。他们所具备的“守岛人精神”,正是“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执着与专注。从今天起,大众网将推出“践行奋斗观 争当守岛人”系列报道,持续讲述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奋斗者故事。
大众网记者 曲文 烟台报道
吴启林,生于1950年,在岁月里开启桑岛电力的曙光,是艰苦年代的拓荒者;吕文,生于1968年,于风雨中坚守,为使命传承的护航者;吕宗连,生于1986年,在新时代勇挑重担,是与时俱进的担当者。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桑岛人,更是薪火相传的电力人。
电力事业在不断发展,从步行挨户抄表到互联网集抄,从排队缴费到网上国网APP缴纳,从徒步巡线到线上查询,三代人见证了桑岛的电力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压稳定性和合格率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岛民享受着电力改革带来的成果。但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初心。
拓荒岁月 点亮暗夜微光
年逾古稀的吴启林常常回忆起早年桑岛缺电的日子:“那时候,一入夜,整个桑岛就被黑暗笼罩,打渔回来的乡亲们,只能摸黑整理渔具,孩子们也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大家都盼着来电,那渴望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1987年底,穿海电缆接通,村里老人说:“还是共产党好啊,从海底都能把电送过来。”那一刻,吴启林满心激动,他知道,桑岛要变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岛上条件极为艰苦,吴启林作为岛上唯一的电工,每天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在崎岖的街巷中忙碌穿梭。无论哪家电路出现故障,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那时,电力资源极度匮乏,停电是家常便饭。但吴启林始终如一,守护着岛上微弱的光明。
2000年,根据政策,吴启林从乡村电工转岗进入国网龙口市供电公司徐福供电所,成为一名网格经理,直至退休。他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桑岛的电力事业,亲眼见证了桑岛从无电的黑暗时代,一步步走向稳定用电的光明历程。
即便到了现在,吴启林也时常到岛上的供电办公室小坐。看到如今与时俱进的办公模式,他不禁感慨万千。与老一辈相比,现在的年轻一代拥有越来越先进的设备,操作实现了遥控化,供电服务也迈向了智能化。而他半生逐光,那些在桑岛为电力奔波的日子,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传承使命 续写光明篇章
1968年出生的吕文,与吴启林同一年进入公司,是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吴启林的言传身教下,他深受触动,将前辈的精神内化于心,毅然接过守护桑岛电力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担当。
桑岛地质条件特殊,地下埋线困难,电线杆难以稳固扎根,电力故障频繁发生,每当恶劣天气来袭,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寒冬,罕见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至零下16℃。傍晚,吕文正在配电室值班,突然全岛停电。他心里“咯噔”一下,心急如焚:“岛上居民还等着用电做饭、取暖,养殖户们的损失可耽误不得,必须赶紧恢复供电!”
他顾不上寒冷,骑上电动三轮车冲进风雪中。寒风似刀割脸,大雪直往领口灌,漆黑的夜里,他只能靠着车头微弱的灯光,一个路段一个路段地查,一个电杆一个电杆地找。狂风呼啸吹得人睁不开眼、手脚也冻得麻木,但使命让他继续坚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发现是西北角的高压线被吹断。他顶着风雪爬上电线杆抢修,寒风更加刺骨,当恢复了大部分村民供电时,他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天气依旧恶劣,桑岛风力甚至达到了11级,海上波涛汹涌,停航的消息让岛外抢修人员无法及时进岛支援。吕文在紧急上报临时抢修方案后,再次独自爬上12米高的电杆。在村民的协助监护下,他克服了身体的不适与恶劣天气带来的阻碍,成功完成抢修,让另外两个台区也重见光明。当他从电杆上下来时,双腿因为长时间受冻,僵硬得无法行走。望着岛上那重新亮起的万家灯火,他满是欣慰,缓了缓,低声说道:“值了,只要乡亲们能用上电,这点苦不算啥。”
时代担当 领航电力新程
为师者身先士卒,为徒者怎能落后?作为吕文的徒弟,吕宗连2010年入职公司,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人,他满心热忱,决心与师傅一道,把初心和使命化作不灭的火炬,继续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桑岛的光明。
在吕宗连眼中,师傅吕文专业、耐心,不仅传授给他专业技能,更以亲身经历告诉他安全和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吕文的教导,吕宗连时刻铭记在心,化作每一次作业时的严谨态度。
桑岛地质条件限制,电线被挖断时有发生,每次吕宗连都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岛上大风天多,为确保电线杆稳固,他主动增加巡查频次。天晴时,他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海岛的大街小巷,仔细检查每一根电线杆、每一段电线;恶劣天气时,电动车无法行驶,他便徒步前行。海岛的道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但他从不抱怨,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巡查。一圈下来,常常需要6个多小时,他的脚印遍布了海岛的每一处角落。在狂风中,他逆风而行,检查电线杆的稳固情况;在暴雨里,他不顾泥泞,查看线路是否受损。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桑岛的电力安全。
海底电缆是桑岛供电的“命脉”,维护工作至关重要。有一回,他在岸边看到一艘渔船停在电缆附近,立刻警觉起来,急忙上前劝阻船主离开。近海养殖区水下地笼易刮破电缆外皮,为了提高居民对电缆保护的意识,吕宗连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宣传电缆保护知识。他常常深入到渔民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保护电缆的重要性。有些居民一开始觉得他过于唠叨,甚至调侃他像“祥林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宣传,都可能减少一次电缆受损的风险,都关系着桑岛的电力稳定供应。所以,他依旧坚持着,一次又一次地向居民宣传,直到大家都真正认识到保护电缆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师傅吕文生病住院,他独自在岛上坚守半个多月,毫无怨言。他说:“守护桑岛光明是我的使命,只要岛上需要,我就一定在。”家人虽在岛外,但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让他能安心守护海岛。
如今,在稳定、高效、绿色的电力保障下,桑岛景区依托丰富的海岛资源,大打“乡村旅游牌”,2019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到旅游旺季,渔家乐、度假村、民宿等新兴经济竞相发展。桑岛在经济发展、旅游繁荣、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背后,是吕宗连和他的前辈们默默的付出和坚守。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桑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成为了桑岛发展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电力事业在发展,但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初心。吴启林、吕文、吕宗连三代人,用一生的时光坚守在桑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光明。他们是平凡的电力工作者,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正是“守岛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守岛人精神”,是“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执着与专注,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这份精神,用青春和汗水滋养着桑岛的电力事业,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桑岛或许还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只要“守岛人精神”薪火相传,就会有无数个电力人挺身而出,不断探索创新,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