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科技“软服务”撑起产业“硬实力”

上半年,全市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

科技“软服务”撑起产业“硬实力”

今日关注数字11.9%

1—5月,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其中生物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分别增长72.9%和11.4%。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

姚望最近有点忙,忙着成立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成果转化专委会,忙着开展2025年中级技术经理人(航空航天专场)培训班教学,忙着撮合科技成果转化。他主导的环南信大成果转化基地,依托“中国气象谷”,启用两月入驻率即超80%,构建了完整的转化链条。

“其实忙的是一件事——当好‘科技服务员’。”这位南信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成果转化专委会主任、南京首批高级技术经理人一句话总结道。

这份忙碌的状态,在最新统计数据中得到了直观体现。上半年,南京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1—5月,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其中生物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分别增长72.9%和11.4%。

一个故事看成效:拿下千万元订单,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0%

半年营收同比增长变化能有多大?几乎100%!南京欧帕提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欧帕提亚”)技术工程师邓家一抛出了数字。

南京欧帕提亚是专注于低空经济与船舶海洋领域前沿技术研发,数值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上半年,南京欧帕提亚凭借自主研发的低空风切变监测预警系统,拿下了一座机场的千万元订单,上半年合同总金额达2205万元。

简单来说,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指的是风矢量在空中水平和垂直距离上的变化。对飞行安全威胁最大的是发生在近地面层的风切变,通常发生在600米高度以下,即低空风切变。

“低空风切变时间短、变化快,探测预报难度较大,是飞机起降的‘无形杀手’。尤其是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发展,很多飞行起降场景将在楼宇之间进行,风切变的影响更大。”邓家一介绍,公司凭借多年气象监测数据积累和AI技术赋能,研发出纯国产软件低空风切变监测预警系统,在计算速度、精度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

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去年,南京欧帕提亚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启迪之星创投。借助启迪之星的资源网络,南京欧帕提亚通过创新大赛、路演等活动打开市场,接连拿下机场、上市公司、研究机构的订单,今年上半年营收曲线持续上扬。

企业孵化服务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南京推动孵化器评价导向从“重体量轻质量”向“高质量”转型,强化孵化服务能力关注,建立以孵化器服务效能为导向的考评制度,同时积极探索面向市场发展的有效机制,通过市场化改革倒逼孵化器进步。

“今年以来,我们着重打造开放式服务平台,上接高校院所成果孵化,下接初创团队资源链接,有效链接技术、企业与区域资源,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科技企业孵化器启迪之星(南京)执行总经理薛桂荣介绍。

两场培训看干劲:着力培育“科技红娘”,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7月23日—25日,2025年中级技术经理人(航空航天专场)培训班举办,这是江苏首次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的行业型技术经理人培训。

7月16日,2025年初级技术经理人(国资专场)培训班开班,来自市属国有企业的120名技术骨干在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接受了为期3天的专业化培训。

此前,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还牵头举办了中、高级技术经理人特训班活动。

为何如此密集地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关键是供需双方存在错位,亟须技术经理人“牵线搭桥”。

目前,南京共有2251人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认证。从结构和层次上来看,高级技术经理人占比较低,且大量技术经理人主要活跃在信息对接、交易撮合等基础环节,在资本募集、基金运作及战略谋划、企业并购等方面实操能力偏弱,缺乏技术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能力。

对症下药,推动“科技红娘”更走俏,南京落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

3月31日,“宁科荟”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上线,需求和成果经AI初筛匹配后,即可促成专家、企业、技术经理人面对面交流。

4月25日,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成立,采用“学院 基地”的创新架构,计划在2025年培养技术经理人总规模突破3000人,新增高级技术经理人30人。

5月18日,南京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聚焦队伍建设、能力提升、高地打造、成果招引、金融服务、区域交流、评价认定等7个方面制定7条措施,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尖兵队伍”。

6月10日,面向全市从事技术转移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南京启动本年度“技术转移”专业职称评审申报工作。这是我市首次开展“技术转移”专业职称单列申报。

“以前做技术转移像‘幕后英雄’,评职称要硬靠其他专业,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分’。”南京工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技术转移经理人张晓晓说,这极大鼓舞了团队士气,也让大家在引进和留住专业人才上更有底气。

多组对话看提升:科技服务从“流水线”转变为“定制化”

科技服务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重要桥梁,通过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把科技金融服务往产业链上拓展。”7月31日,记者找到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相关负责人简琴琴时,她刚刚结束一场聚焦科技金融、招商、人才引育的交流会。简琴琴告诉记者,驿站走访发现,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对金融产品需求较大。下半年,驿站计划聚焦南京重点产业集群,广泛对接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产业、科技及金融融合发展。

简琴琴表示,在国家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普遍加大了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过,科技企业的成长往往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要通过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科技服务业的一项重点任务。为做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南京在全市范围布局设立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各驿站平均与25家金融机构稳定合作,累计开展“科技金融双周汇”等融资活动百余场,服务企业超7600家,撮合债权融资2650余笔、243亿元。

“我们正对接产业协会,定期交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域的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创新资源。”薛桂荣介绍,前几天启迪之星(南京)刚联合江苏省航空产业协会举办产业合作研讨会暨启迪之星“壹计划”低空经济专场路演活动,“以往多是我们推介在孵企业参加协会活动,此次首次双方联手举办,未来合作将更深入。”

技术经理人的服务也愈加精细、聚焦。姚望表示,在供给端、需求端、资本端,技术经理人的具体角色定位是不同的,提供的服务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在供给端,技术经理人要像“登山绳”,既要助力团队勇攀科研高峰,又要通过“锚点机制”防止成果坠入“死亡之谷”;而在需求端,则要像“手电筒”,不仅要帮助企业破除“需求迷雾”,还要通过“聚拢光线”防止其偏离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