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银针护健康 探秘牡丹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邹路的“千针门诊”

大众网通讯员 李春润 菏泽报道

在新开业的牡丹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三楼针灸科,每天不到上班时间,都会有很多患者等待邹路医生做针灸康复治疗。日前,笔者带着好奇采访这位默默无闻的针灸医生,寻找到了个中缘由。

砥砺创新 光耀瑰宝

年届不惑之年的邹路,有着不同常人的干练和坚韧,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菏泽市中医院临床一线一干就是七年。在治病救人的岗位上,他凭借大学里打下的坚实基础,对针灸和骨伤治疗做了深入地研究,继承并发扬了挑针疗法,发明了“筋骨自动复位术”,研究出飞针无痛手法等。2025年元月,他被聘请到牡丹区中医院。在这个平台上,他的医疗才能得以尽展,又在临床应用了火针、艾灸、铜火罐疗法,研制了速效止痛烫伤膏,抹在烫伤处一分钟止疼,还有活血止痛黑膏药等。其中“邹氏挑针疗法”被评为市级非物质遗产,被山东省卫健委评为齐鲁医派省级重点项目。

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不但使千年中医这门国家瑰宝熠熠生辉,也为护卫百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他也凭实力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分别被菏泽职业学院、菏泽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医技精湛 驱疾强体

“取穴如点兵,进针似破竹”,这是患者对邹路针灸技法的生动形容。他的指尖仿佛装着 “人体GPS”,无论多么复杂的病症,总能精准锁定关键穴位,一个上午要治疗五六十个病人,扎下1000多根银针。

谈起针灸医学,邹路侃侃而谈:“人体400来个穴位,只有熟练掌握了其功能,才能针到病除。”记者带着疑问,问他针灸能治疗什么病?他胸有成竹:“可以治疗骨关节病、内科各种疑难杂症、无名性疼痛、亚健康状态等。”听他这么一说,领悟了中医针灸的神奇。接着,他介绍了几个治好的疑难典型病例。

一位失眠患者,每天需要服用8片安眠药才能入睡,白天精神萎靡,曾多方求医无果。经过邹路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已无需服药,可自然入睡。

一位六年级的小朋友,左耳失聪两月余,西医要求佩戴助听器,无奈之下辗转求治于邹路。经过他仔细检查,发现左侧颈二横突处压痛明显,考虑颈二椎体紊乱压迫神经所致耳聋,经手法复位、针灸后完全康复。

老年人关节紊乱错位,因骨质疏松怕引起骨骼断裂等并发症,一般医院采取保守止疼治疗。他研究出“筋骨自动复位术”,让患者配合医生做相应的动作,关节可自动复位,安全无痛。一位94岁的老人,发生关节紊乱,在他的指导下,老人配合活动患处,得以康复痊愈。

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赞扬和爱戴,一面面感谢的锦旗挂满了治疗室。

精于传承 弘扬国粹

随着医术被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也逐渐增多。新疆乌鲁木齐市的贾大夫;云南楚雄市的李大夫,在平台上看到了邹路医生针灸以及手法治疗疾病的神奇疗效,专程坐飞机来到菏泽求学。邹路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使这一驱病独特手法传播于数千里之遥。目前,跟随邹路身边学习的有近20人,他们有的有一定基础,而有的则是从零起步。不管什么样的层次,邹路总是悉心传授,耐心教学。为的是扬我国粹,后继有人。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祖国医学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经典、最崇高的行医准则。在传承过程中,他不受世俗所绊,把良好医德医风,作为授徒之首选,自己以身作则,在给病人针灸时,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问病人恢复情况,还有哪里不舒服。言传身教,带动了针灸科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作风。

面对众多的病人,年轻的学员难免会出现些服务瑕疵。对此,邹路从不放过。一次,一位病人怕冷,给一名学员要被子。学员以没有拒绝了病人请求。邹路知道后,对这名学员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当场让其给病人找来被褥,并赔礼道歉。

好雨知时节,好马自奋蹄。邹路深知自己肩负的治病救人和对传统医学传承与创新的神圣使命。他将以不负众望、砥砺前行的精神和品格,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自加压力、勇往直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