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实现“全链条”专业照护,打破“一人住院、全家忙乱”困局
南京首个“免陪照护病房”来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通讯员董菊实习生唐浩哲
昨天中午,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年过七旬的李大爷在医疗护理员张永才的协助下用完午饭,开始做简单的上肢活动。没过一会儿,李大爷的儿子利用工作间隙来到病房探望父亲。而就在4天前,他还在为“请假陪护”焦头烂额——老人意外摔骨折,吃饭、翻身、如厕都需要人,“有人专业照护,我终于能安心了!”
这一幕,发生在南京首个“免陪照护病房”里。打破“一人住院、全家忙乱”的困局,我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自3月起率先试点后,本月起江苏省人民医院“免陪照护病房”正式启动,通过“AI智能监测 专科团队诊疗 医疗护理员生活照护”的协同模式,让患者在医院就能获得“全链条”专业照护,为无数像李大爷家这样的家庭解开了“陪护枷锁”。
从“全家围着病床转”到“专业团队全程管”
告别曾经家人住院就“累得直打晃”的,不单单是李大爷一家。在省人医胸外科病房,医疗护理员正在协助刚做完肺结节手术的葛丽进行气道管理,督促其更好地完成呼吸功能锻炼,并协助护士帮助患者做早期下床活动。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技术含量。“不着急,咱们慢慢来。”医疗护理员耐心叮嘱。刚过不惑之龄,葛丽本担心自己的手术会让全家忙得焦头烂额,“上有老、下有小,谁来照顾我都不妥。医院的‘免陪照护服务’帮了我大忙,不耽误家里人的工作和学习,老人也轻松安心。”
“免陪照护服务”,主要指患者住院期间,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由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省人医的“免陪照护服务”建立在一个专业团队之上。省人医党委副书记薛明新介绍:“免陪并不是无陪,而是免除患者家属不得不陪的负担。免陪照护的核心是使我们的照护更加专业,提升患者的陪护质量。”
在前期调研下,该院自3月起在骨科、胸外科和普外科6个病区进行试点。“患者在术后需要更好的生活照顾,专业的康复训练。”省人医护理部主任李方介绍,除了医疗护理员的生活照护,我们在患者从预住院到出院康复这一全过程中,每个专科都融入了临床护理、生活照护、早期康复、中医治疗等特色,一支由主治医疗团队、护士、中医师、康复师、医疗护理员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全程参与,管理着患者的起居日常以及医疗康复。
持证护理员 AI助手,免陪照护的“双保险”
“每天睁开眼就能看见护理员在身边,有次半夜想喝水,张师傅的反应比平时我儿子的速度都快。”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李大爷的对比“埋怨”反而让儿子更开心。他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属陪护时,老爷子总说‘不用管’,平时康复训练也不积极。如今,有20多年护理经验的张师傅会耐心劝他‘按医生说的做好得快’,他反而更配合,做得更专业,我们也安心很多。”
李大爷一家对照护服务大为点赞的,就是免陪照护病房的核心——“专业替代非专业”,更是高质量“免陪照护服务”的优势。李方强调,医疗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病房选择的医疗护理员必须强化资质准入、培训、考核、监管多个环节,提升护理员的素养和服务能力。”据悉,早在2003年,省人医就曾率先在全国尝试无陪护试点工作,医院作为江苏省护理学会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更为专业医疗护理员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在“免陪照护病房”,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是实现高效、精准照护的核心支撑。记者在病房看见,专业团队的背后还藏着一个AI助手。以往采录患者生命体征流程烦琐,护士需手动抄录,耗时且易出错。如今借助智慧化与信息化的建设,护士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术前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数据一键上传。针对术后患者,仅需扫码即可完成患者与监护仪的绑定,实现生命体征的自动实时上传。早期康复患者也可以通过佩戴可穿戴监护设备,在连续监护下安全地动起来。一旦出现异常,AI监护系统会立即推送预警。“护理团队先后研发智慧辅助决策护理系统、智能心电监护系统,并配备上智能化可穿戴监护设备,解放护士烦琐重复的护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给予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李方介绍。
为家庭“松绑”,更让康复“加速”
如今,走进免陪照护病房,听不到家属的匆忙脚步声,取而代之的是护士、医疗护理员温和的叮嘱,AI设备的轻微提示音,以及患者们放松的交谈声。记者探访多个试点病房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免陪”服务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背后有家庭精力的“松绑”,有费用的减负。
据悉,患者在特级护理、I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的,收费标准为每天125元,纳入医保丙类目录。“对比之下,比我们以前自己请护工要便宜不少。”李大爷儿子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请一个护工每天费用动辄就要超过200元,现在费用接近于减半,还能使用医保卡个人账户支付。”
患者康复效果的可视化提升,也是家属点赞的关键点。数据显示,省人民医院试点“免陪照护病房”的肺部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达标率由72.66%上升至84.75%,陈旧性血痰清除时间由17.13小时下降至16.4小时;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缩短至20.15小时。薛明新表示,“免陪照护病房”是一次探索,未来计划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接下来,南京更多的“免陪照护病房”将陆续走近患者身边,更多医院正筹备试点推广。采访中记者获悉,江苏于6月发布《江苏省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医院照护服务模式,增加照护服务供给,截至目前,江苏多家培训基地,已完成对超1万名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