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协作打破年龄限制
每日商报讯 “年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科学评估和精准治疗能让高龄患者重获生机。”近日,97岁的陈奶奶(化名)因持续半月的腹痛前往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她患有直肠癌,还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面对这一复杂病情,当地医院考虑到陈奶奶的高龄及多种基础疾病,建议保守治疗。然而,浙大四院“小而强”结直肠癌临床创新团队却选择迎难而上,凭借微创手术帮助陈奶奶重获新生。
9年后二次患癌,手术难题接踵而至
半个多月前,陈奶奶开始出现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直肠癌并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由于陈奶奶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当地医院认为手术风险极大,建议仅解决肠梗阻问题,放弃肿瘤切除,采取保守治疗方案。
之后,陈奶奶的子女带着她来到浙大四院“小而强”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门诊。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洪强接诊后,安排陈奶奶进行增强MRI检查,排除了肠癌肝转移的可能。
洪强介绍,直肠癌是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当肿瘤不断增大、侵袭周围组织,就可能压迫直肠腔道,引发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虽肠道未完全堵塞,但食物和气体通过受阻,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手术,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或肠穿孔,危及生命。”
事实上,这并非陈奶奶首次遭遇肠癌。早在9年前,88岁的她就接受过传统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下腹部留下了一道15厘米长的手术疤痕。但二次肠癌根治术难度远超首次,“患者腹腔内肠子粘连严重,手术就像在荆棘丛中开辟道路。而且,陈奶奶的高龄以及高血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洪强表示。
多学科协作助力,微创手术效果显著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浙大四院迅速启动MDT多学科会诊机制。由普外科牵头,组织胃肠外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对陈奶奶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经过深入讨论,专家团队达成一致意见:虽然手术风险高,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陈奶奶能够耐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这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更适合高龄患者,能让陈奶奶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手术由洪强主任团队主刀。由于首次开腹手术造成的广泛粘连,手术分离过程困难重重。主刀医生如同艺术家进行“微雕”一般,在腹腔镜下精细操作,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肠道。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手术仅耗时不到3小时,出血量仅20毫升,肿瘤被完整切除。
得益于微创手术优势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陈奶奶术后恢复迅速,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家属感慨道:“上次手术后卧床一周才起身,这次第二天就能走路,太不可思议了。”
据悉,肠癌,也就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肠癌症状往往不太明显,但也有一些预警信号,例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持续超过两周、大便形状变细或变扁等)、便血(要注意与痔疮导致的出血区分开)、腹痛或腹部不适、体重不明原因减轻、贫血并伴有乏力等,而肠道梗阻症状大多出现在肠癌晚期。因此,专家特别提醒,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