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医探 | 全球首个!安徽专家团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带来新曙光

大皖新闻讯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线发表一项重要医学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竹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全球首次基于脂质纳米颗粒(LNP)体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并取得阶段性关键进展。

“小叶医探”了解到,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基于靶向LNP体内CAR-T治疗SLE的临床可行性,避免了传统CAR-T复杂的体外制备过程,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治疗周期,为全球复发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带来希望。

论文截图

研究初心:聚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困境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核心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以育龄期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对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陈竹教授团队

长期以来,SLE缺乏能彻底根治的疗法。现有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但仍面临两大关键问题:一是部分患者治疗应答不佳或病情反复复发;二是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30%,临床对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需求迫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表达能靶向特定抗原的嵌合受体,从而识别并消灭表达相应抗原的靶细胞,达到治病目标。

2021年,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Schett教授首次将靶向CD19的CAR-T疗法应用于复发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相关研究显示,患者致病性B细胞一周内清除、病情迅速缓解。随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持续推进CAR-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探索性治疗。

然而,CAR-T细胞生产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昂,且患者治疗前需要接受化疗清淋预处理,大幅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研究创新:CAR-T细胞从“体外制备”到“体内生成”

体内CAR-T技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编码CAR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可以直接在体内生成CAR-T细胞,避免了传统CAR-T复杂的体外制备过程,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治疗周期。

HN2301体内原位生成CD19-CAR T细胞治疗SLE机制示意图

在此次研究中,陈竹教授团队采用的HN2301是一种新型靶向CD8的LNP制剂,包裹编码CD19-CAR的mRNA。研究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核和知情同意后,纳入了5例复发难治性SLE女性患者,年龄31-46岁,病程7-18年。

所有患者基线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2K)介于8-22分,4例合并狼疮肾炎,均曾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等),但疗效不佳,表明这些患者具有难治性特征。

治疗方案采用剂量递增策略,前2例患者接受2mg小剂量静脉输注,后续患者调整为单次输注4mg,每隔48小时重复给药2-3次。

研究结果显示,给药6小时后,患者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CD8 CD19-CAR T细胞,B细胞水平降至给药前的10%。剂量调整后,每次输注后6小时,外周血CD19-CAR T细胞比例达到峰值(最高超过60%),并在2-3天内降至基线水平。

重复4mg给药6小时后,患者外周血B细胞实现完全耗竭(<1 B细胞/μl),该状态持续7-10天后逐渐恢复。所有患者SLEDAI-2K评分在治疗后持续下降,抗核小体抗体和抗dsDNA抗体快速下降,补体水平恢复正常。

在安全性方面,患者均为出现神经系统毒性、肝肾功能损害或血液系统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仅观察到低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短暂发热,24小时内逐渐恢复)。

据陈竹表示,目前,所有入组患者的身体状况仍在随访追踪中。

研究意义:推动细胞免疫治疗普及化规模化

与传统CAR-T相比,体内生成CAR-T细胞技术具有治疗周期缩短、无需清淋预处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等多重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经济的治疗选择。

陈竹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明确了基于靶向LNP体内CAR-T治疗SLE的临床可行性,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更为该领域的临床研究与技术转化树立了国际标杆。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细胞免疫治疗的普及化与规模化,将会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成果。

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风湿免疫科团队正持续探索优化输注剂量与治疗流程,并计划逐步将该疗法拓展至其他复发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研究和探索性治疗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科大附一院风湿免疫科团队继2025年1月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发表应用CAR-T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成果后,在自身免疫病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原创性成果。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见习记者 张婉馨 通讯员 陈竹 方萍 李军军 黄歆 方咏

编辑 彭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