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岁等到13岁,广西女孩终于在福建获得了角膜,眼里的肿物顺利切除

广西女孩阿欣出生不久眼里长出黄白色肿物,从2岁到13岁,为切除肿物等待了11年。今年暑期,她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等来了珍贵的角膜供体,还获得了公益救助,顺利完成手术。

双胞胎姐姐眼里长出黄白色肿物

11年等待治疗希望渐灭

2012年,广西林女士的双胞胎女儿降生,为家庭带来满心欢喜。可这份喜悦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打破——林女士发现姐姐阿欣(化名)的左眼黑眼珠边缘有一个小白点。

起初家人未过度在意,直到阿欣2岁多,小白点长成绿豆大小的黄白色肿物,不仅影响外观,更让家人担忧肿物性质。林女士带着阿欣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角膜皮样瘤”,却因缺乏角膜供体,建议到北上广大医院手术。

此后,母女俩踏上漫长的求医路。在广州一家大医院检查后被告知:需等待合适角膜供体才能手术。最初4年,林女士每年都带阿欣赴广州复查、询问供体情况,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随着阿欣步入小学,眼里肿物带来的影响愈发明显。曾经活泼的阿欣变得沉默、自卑又敏感,总说“讨厌出门”——因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追问“你眼睛上怎么长了个白白的东西”。她甚至拒绝拍照,家里所有照片里,阿欣的身影不是背影就是侧面。林女士多次尝试电话咨询医院角膜供体情况,依旧无果,一家人渐渐陷入绝望。

福建遇见转机

仅12天就匹配到合适的角膜

今年年初,为改善家庭生活,林女士来到福建泉州打工。偶然中了解到惠光爱尔眼科医院,抱着一丝期待,林女士带着阿欣的病历前往咨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潘燕毅医生仔细检查后,诊断“角膜皮样瘤”,建议她带孩子前往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手术,并帮忙预约转诊。

林女士又惊又喜,随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阿欣。7月3日,暑期刚至,她便带着阿欣赶到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科主治医师庄静强详细问诊、检查后,确诊为“角膜皮样瘤”,但同样告知:手术需等待角膜供体。这句话如同冷水,瞬间浇灭了林女士刚燃起的希望。

庄静强医生察觉她的失落,耐心解释:“虽然角膜供体资源稀缺,需要通过患者登记后,我们发起申请才能调配。但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拥有全国9家爱尔眼库、64个角膜接收站,还是能较快调配供体。”母女俩登记信息后忐忑回家,没想到仅过12天(7月15日)就接到庄医生的电话:“角膜供体有了,可以入院手术了!”

“庄医生,角膜真的这么快就有了吗?”次日清晨,林女士带着阿欣赶到医院,依旧不敢相信这个好消息。得到肯定答复后,她激动得红了眼眶。

专业守护与暖心救助

让女孩自信迎接新学年

更让她暖心的是,除了入院通知单,庄医生还一并递来公益救助申请单。原来在第一次门诊中,庄医生了解到阿欣除了双胞胎妹妹,还有一个16岁的哥哥,而她的父亲因身体原因近几年无法正常工作,全家仅靠母亲林女士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等待角膜供体期间,庄医生为阿欣申请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公益项目救助,帮助其减轻经济负担。

庄医生介绍,“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公益项目是爱眼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3月发起的,借助爱尔眼科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联动全国爱尔眼库及角膜接收站,帮助罹患角膜盲症、需要角膜移植的困难患者重见光明,降低角膜盲症发病率,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2024年12月,该项目在福州爱尔眼科医院启动,面向全省救助100例角膜盲症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每位患者可获得5000-10000元/单眼的救助。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经福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科副主任医师黄春艳会诊后,与庄静强医生共同为阿欣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7月17日晚,新鲜角膜供体顺利到院,18日,黄春艳主任与庄静强医生协作,成功为阿欣切除了大小约 10mm*6mm 的角膜、结膜肿物,并完成角膜板层移植术。

秋季开学前,阿欣到院复查,角膜植片透明,恢复状况良好,整个人自信了许多。为表达感谢,林女士和阿欣特意给庄静强医生送上一面锦旗;而科室也为即将重返校园的阿欣准备了一份开学礼,让这份温暖在医患之间传递。

虽非真正肿瘤

但影响视功能及心理

角膜皮样瘤是眼科常见疾病,多见于儿童或新生儿,通常出生时即存在,表现为结膜或角膜边缘的实性肿块,表面可能伴有毛发生长。虽非真正肿瘤,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皮样瘤的宽度和深度会逐渐增加,不仅影响眼球与视功能发育,导致角膜散光、视力下降、弱视,还会因外观问题影响孩子心理,引发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建议在孩子3岁前完成手术,以减少对视觉发育的影响。”黄春艳主任强调,浅层皮样瘤可直接切除,但多数皮样瘤会侵犯角膜深层,单纯切除后剩余角膜过薄、生物力学减弱,可能出现变形,因此通常需联合角膜移植手术。此外,术后还需关注孩子视力发育,适时验光配镜,若矫正视力不佳,需配合弱视治疗,全方位守护孩子的眼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