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发经济”与“健康消费”成为时代热词,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如何选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用5年专项整治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连续5年抽检不合格率低于0.6%,3.1万件违法案件查办,5.4亿元罚款落地,1.2万起刑事案件侦破。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场以“全链条监管”为笔、以“消费者权益”为墨的治理革新,更勾勒出中国消费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翻开监管日志,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5年抽检17.5万批次,相当于每天检测近百批次产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和问题整改率双双达到100%,意味着每个生产环节都被纳入“显微镜”下。
这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模式,恰似为保健食品行业编织了一张“安全网”——从产品注册备案的源头把关,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控,再到市场流通的随机抽检,每个环节都筑起坚固防线。正如某保健食品企业负责人所言:“现在生产车间比手术室还干净,质量管理体系比考卷还严格。”
监管创新是这场治理变革的关键。面对违法营销向线上转移、手段更加隐蔽的新挑战,监管部门打出“技术 制度”组合拳:2024年创新开展的“你拍我查”活动,让消费者化身“监督员”,用手机镜头捕捉违法线索;对直销企业的“责任清单”管理,则将监管触角延伸至销售终端。这些举措犹如在传统监管模式中注入了“智慧基因”,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监管革新正在重塑消费信任。当抽检不合格率持续低于0.6%,当虚假宣传得到有效遏制时,消费者对国产保健食品的信心逐步回升。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这一现象背后,是监管部门用5年时间铸就的信任“金字招牌”。
站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起点,这份5年答卷不仅是对保健食品行业的“体检报告”,更是中国消费市场治理能力的“成绩单”。
当监管之剑高悬、创新之火常燃、信任之基夯实,一个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保健食品市场正加速形成。这既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民生工程,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举措。随着“智慧监管”的持续深化,中国消费市场必定将在“严监管”与“促发展”的平衡中,书写更多“放心消费”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