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 □ 汪洋 唐福升)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中医医院普外科,同事们提起熊伟主任,总会说起他身上那股独特的医者气质:白大褂的褶皱里仿佛藏着手术刀的精准,温和的语调中又始终裹着对患者的坚定承诺。多年前,当他从老主任手中接过科室重担时,曾独自站在“普外科”门牌下许久,默默在心里立下誓言:要让科室的技术根基更稳,让每一位患者的心里更暖。
手术台的“定盘星”:以精准护生命
深夜的手术室,无影灯的光芒总在熊伟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清晰的轮廓。有一次,一位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被紧急送医,血压持续走低,情况危急,家属在走廊里急得手足无措、反复搓手。而此时,熊伟刚结束一台长达两小时的疝气修补术,摘下沾着汗水的口罩,他甚至没来得及喝口水,只对护士简洁地说了句“准备二次开台”,便转身再次钻进了手术室。
这样的“连轴转”,在普外科早已是熊伟的工作常态。更棘手的情况发生在一位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中——由于患者肝硬化导致组织脆弱,病灶与周围血管、脏器的粘连如同绞缠的乱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手术台上,熊伟握着手术刀的手稳如磐石,眼神紧紧锁定病灶,每一次分离、每一次止血都精准到毫米。三个小时过去,当手术成功结束时,他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可他走出手术室时,第一时间找到家属,语气平和却有力地安抚:“放心,结石已经取干净了,周围的血管也都保护得很好,后续恢复会很顺利。”
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熟练开展,到复杂胆道修复手术的攻坚克难;从前辈未曾涉足的高难度术式探索,到对传统手术的改良优化(只为减少患者术后痛苦),熊伟始终抱着“敬畏生命”的初心。他常对科室医生说:“咱们手里的手术刀要够锋利,心里的弦更要够紧——患者把命交到咱们手上,咱绝不能让人家输。”
病房里的“暖心剂”:以温情解心忧
普外科的医生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医生,却总能被患者夸“比闺女还贴心”,这份温暖的口碑,多半源于熊伟的言传身教。有位年过七旬的老爷子,做完胃癌手术后,因为对病情的恐惧,总固执地认为“胃没了就活不长了”,术后几天里,他总是独自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发呆,不说话也不吃饭,家属怎么劝都没用。
得知情况后,熊伟每天查房时,都会特意在老爷子的病床前多坐十分钟。他没有生硬地讲医学理论,而是找来食物模型,一边比画一边耐心解释:“大爷,您这手术就像老房子翻新,虽然胃的结构有了变化,但后续通过调理,消化功能照样能好好运转。您要是不信,我明天就找几个术后五年、现在还能下地干活的老病友,跟您视频聊聊,让他们给您讲讲恢复的经历,好不好?”
渐渐地,老爷子脸上的愁云散了,不仅开始主动吃饭,每次熊伟来查房,还会笑着从床头柜里拿出自己老家种的橘子,硬塞到他手里。有一次熊伟值夜班,凌晨三点巡房时,看到老爷子的被子没盖好,便轻手轻脚地帮他掖好被角,恰好撞见老爷子起夜。老人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心疼地念叨:“熊主任,您也歇歇吧,看您这眼睛熬得,比我这老骨头还沉。”
这样的温暖细节,在熊伟的工作中随处可见:给术后行动不便的患者递上一杯温水,为看不懂检查单的老人逐行解读,在患者焦虑时蹲在病床边耐心倾听……他总说:“患者治病,不光要治身体的病,更要解心里的忧——有时候一句温馨的话,比什么都管用。”
科室里的“领路人”:以传承育新人
刚担任科室主任那几年,普外科曾面临“技术骨干青黄不接”的困境:年轻医生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病例时容易慌神;高难度手术大多依赖老医生,团队整体技术水平亟待提升。为了打破这个局面,熊伟做了一个让大家意外的决定——他把自己从医多年的手术笔记全部摊开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对年轻医生说:“这一页记的是我当年做过的缝合,那一页写的是处理组织粘连的窍门,还有这些是我总结的术后并发症预防要点,你们拿去看、拿去学,有不懂的随时问,就算出了错,也有我担着。”
为了帮年轻医生练熟腹腔镜技术(这项技术对操作精准度要求极高),他想出了“筷子夹黄豆”的土办法:让大家用筷子模拟腹腔镜器械,在盘子里夹取黄豆,练习手眼协调能力,直到能“稳、准、快”地完成操作;遇到复杂病例,他会在术前组织科室医生召开病例讨论会,在白板上一笔一划地画出解剖结构、手术路径,反复推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直到每个医生都能清晰说出手术的关键步骤和风险点。
如今,旺苍县中医医院普外科能独立开展的手术种类,比十年前翻了整整一倍,不少年轻医生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们常说:“跟着熊主任干活,手里有技术底气,心里更有职业方向——他不仅教我们怎么拿刀做手术,更教我们怎么当一个让患者放心的好医生。”
从晨光熹微时的第一趟查房,到星夜兼程中的急诊手术;从手术台上的全神贯注,到病房里的耐心叮嘱,熊伟的脚步始终围着患者转。那把被他磨得发亮的手术刀,既划开过病灶的坚硬,也丈量过生命的柔软——它能精准切除病痛,也能温柔守护希望。
在普外科的诊室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一面的字迹格外醒目:“温言暖语胜春风,妙手仁心除病痛”。这短短14个字,或许正是对熊伟“以刀为器、以心为医”的从医之路,最贴切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