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不能纸上谈兵,落地实践是关键。8月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智慧政府及公共资源交易治理交流活动上,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学者及各地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智升级践行者一一亮相,分享了AI落地经验,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前沿智慧。
“未来,智慧治理大模型将继续迭代完善,针对不同治理场景生成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智慧治理方案,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鹭介绍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联合研发的“智慧治理大模型”。
据介绍,该模型目前汇集了137个城市的300余项地方政府智慧治理案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案例文本进行了深度数据挖掘,系统呈现了中国地方政府智慧治理的实践全景。基于知识图谱技术,该模型实现了案例要素的深度关联与知识发现,为构建具有复杂治理认知能力的生成式智慧治理大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解读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障、生态安全、人才友好、国土空间六个维度为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她特别介绍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城市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友好、生态版图、国土空间、绿色创新等核心领域,可直观呈现城市整体特征,反映指标变化轨迹,为学术研究和城市科学治理提供了权威支撑。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智化转型的基础;找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可以极大提高平台服务质效;数智化转型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同步更新迭代。”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体佩以《数智赋能 交易向新》为题,围绕“数据、场景、制度”三大要素,分享了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他指出,贵州近年通过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打牢数智化转型的数据基础,特别是招投标AI应用重点发力招标文件合规检测、AI智能辅助评标、AI赋能监管三大场景,探索出一条平台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上海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吕卫民介绍了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的智能革新与实践。自2020年成立以来,上海始终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落子”,围绕“全”“统”“通”“融”的工作主线,高效推进上海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以数字赋能实现进一网能通办、智慧服务跃升、数字监督升级、数字治理深耕、数字底座强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能办”到“慧办”,探索出一套兼具制度创新与技术支撑的“上海模式”。
“面对过去系统建设标准不一、数据互不联通、操作流程各异等挑战,我们创新实施‘风火轮’数字化转型计划,以‘数智筑基、数据聚力、AI赋能’为核心,统一设计规格重新构建各业务系统,通过数字化整合、数据化治理、智能化升级的‘三化’路径,有效破解传统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难题,构建起全新的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春分享了数智化转型的鹏城实践,表示经过努力,如今这不仅成为支撑业务全面网上进行的重要技术支撑,还成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支持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有力抓手和业务创新、职能拓展的重要载体。
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周健分享了海南的创新实践。近年,海南积极推行“机器管招投标”,加快AI技术应用落地,实现了从“人为干预”到“机器智管”的跨越,推动监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同时,通过制度与技术深度融合,运用“监督一张网”和“机器管招投标”,构建了“行政监督 纪检监察再监督”的监管闭环;全面实现“不见面开标”,推动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智能主体库汇聚全省市场主体信用数据,推动信用从“信息孤岛”到“全国互通”。
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张石波分享时指出,广州交易集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全面实施“AI优先”战略,系统梳理并加速推进40余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发布了“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建成了广州招标文件合规检测平台、AI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全国首个政府采购领域智能体协同管理彩翼平台,上线广州招投标异常行为分析平台,自研智能客服“广小易”,打造智能评标助手,系统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确保高效、合规、安全地实现业务场景的落地。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布宁辉深入剖析了AI技术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实践应用。他指出,AI技术正加速应用于工程招投标领域,但通用AI难以保证一致性、重复性和可解释性。广联达创新打造产业AI大模型AecGPT,可以实现招标文件审查、围串标行为线索分析、资信标与技术标自动评审等全流程智能化,提升评审效率与公平性。通过高质量数据、高可靠模型和高价值场景的融合,广联达将推动招投标行业进一步发展,实现“AI有数,模型赋智,自主可控,专业高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智慧治理大模型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从贵州的“全省一张网”到上海的“一网交易”,从海南的“机器管招投标”到广州的“e招智胜”智慧交易大模型,各地实践印证了“数据筑基、场景驱动、制度护航”的转型路径。未来,随着产业AI大模型与各类技术的深度融合,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从“电子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后,将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高效、透明、可信的数智化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