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让91岁股骨颈骨折老人重获新生

大众网记者 郭九涛 滨州报道

近日,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二科勇闯高龄高危诊疗“难关”,成功为一位91岁高龄且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与快速房颤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精准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全程依托脊柱关节外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仅用30分钟便高质量完成手术。更令人振奋的是,得益于科室快速康复(ERAS)先进理念的深度落地,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便在助行器辅助下顺利下地行走——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科室的诊疗技术,更让“高龄患者快速康复”从期待变为现实。

高龄高危患者面临挑战

91岁的宋大娘(化名),因股骨颈骨折来到滨州二院就诊,而她的病情远比“高龄骨折”更棘手——除了年近百岁的身体机能衰退,她还常年受高血压、冠心病困扰,更叠加了严重心功能不全与快速房颤,这意味着无论是手术操作还是麻醉管理,都如同在“高危雷区”中前行,风险系数远超普通患者。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患者,传统治疗陷入了艰难的“两难困境”:若选择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将成为她的“新危机”,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可能随时袭来;可若选择手术治疗,宋大娘脆弱的心肺功能能否耐受麻醉、手术操作如何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极致缩短时间、围术期各项生命体征又该如何精准调控,每一项都是对医疗团队的极致考验。

多学科会诊制定精准方案

面对宋大娘这一高难度诊疗挑战,脊柱关节外二科迅速打破学科壁垒,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第一时间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组建专项诊疗团队,围绕患者病情展开全面评估与深度研讨,为后续治疗筑牢“精准防线”。心血管内科团队积极优化患者心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麻醉科团队量身定制了安全高效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干扰,为手术全程保驾护航;脊柱关节外二科团队结合患者病情与快速康复(ERAS)理念,最终确定采用直接前方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AA)——这一微创术式不仅能减少术中创伤与出血,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完美适配患者的高危身体状况,为术后快速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微创手术实现快速康复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此次手术采用的直接前方入路(DAA)技术,是当前骨科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标杆”——它突破传统术式的局限,巧妙地从肌肉间隙自然通道进入术区,无需切断或损伤任何重要肌肉组织,完美契合宋大娘高龄高危、需快速康复的核心需求。手术过程中,脊柱关节外二科团队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在麻醉科团队全程严密监测、精准调控生命体征的“安全护航”下,动作精准利落、配合默契无间,仅用30分钟便高质量完成了全部手术操作。

术后宋大娘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护理团队给予了精细化的疼痛管理和个体化的康复指导。术后第一天,老人就在医护协助、助行器辅助下成功下地,实现ERAS早期活动目标,大幅降低卧床并发症风险,家属满心欢喜。

技术引领,关爱相伴

脊柱关节外二科主任张凤军表示:“此例超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是脊柱关节外二科在高龄高危关节置换领域技术实力与临床经验的集中体现,更印证了‘以患者为中心’诊疗理念的实践价值。这份成果绝非单一微创技术所能达成,而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打破壁垒、精准麻醉管理筑牢安全防线、成熟快速康复(ERAS)流程全程护航的共同结晶,是医院多学科诊疗能力与整体医疗水平的生动缩影。”

对于高龄骨折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更快的康复速度,意味着更高的生存率,更意味着晚年生活质量的巨大跨越。未来,脊柱关节外二科团队将始终秉承“微创、快速、安全”的核心诊疗理念,以敢闯敢试的魄力持续突破高龄高危手术禁区,用更精湛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让更多被疾病困扰的高龄患者重获站立与行走的能力,助力他们在人生的晚年时光里,安稳享受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