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上的奔跑者:公交司机王少丹的坚守与热爱

清晨5点半,深圳的天刚泛鱼肚白,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宁水车队的停车场已亮起一盏车灯。47岁的王少丹正弯着腰检查公交车的轮胎纹路,指尖划过胎面的每一道沟壑,像触摸老朋友的掌纹,这样的清晨,他已度过了22年。

驾驶座上,王少丹师傅指尖稳稳搭上方向盘,缓缓转动间,一天的营运任务便由此开启。他的动作沉稳得像座静立的钟,每一分力道都透着二十余年的熟稔。自2001年入职至今,城市的街巷在轮下延展又更迭,但他方向盘上的准则从未偏移,始终锚定着“安全”与“服务”的坐标。车窗外的风景流转,他心中的坚守却愈发清晰,在日复一日的往返里,生动诠释着那句“路线会变,初心不变”的执着与担当。

2001年4月25日,25岁的王少丹第一次握紧公交方向盘时,师傅就告诉他:“开公交不是赶路,是带着一车子人的平安回家。”这句话,他刻在了心里。如今22年过去,他驾驶的23线公交车累计安全行驶约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圈,保持着"零违章、零投诉"的纪录。这份纪录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对车辆零部件一一检查。行驶中严守交通法规,哪怕身后车辆鸣笛催促,也坚持“宁等一分,不抢一秒”。

王少丹师傅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马拉松的赛道照片。这个1976年出生的汉子,从2011年换上第一双专业跑鞋起,就把跑步变成了生活里的固定项。他是深圳首届马拉松的 “老伙计”,后来又背着跑鞋跑遍梅州、汕头、杭州、北京等地,每次去外地参赛,他总习惯提前查当地的公交线,坐上公交看街景,跟开自己的23路似的亲切。

这两条看似不相交的轨迹,却因“坚韧”二字紧紧缠绕。凌晨 4 点的训练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场,配速稳定得像他驾驶公交车时的车速;冲过马拉松终点线时,他弯腰调整号码布的认真,和收车后擦净方向盘的专注如出一辙。“跑马最忌半途而废,开车最怕松懈走神,道理一样。”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份执着悄悄影响着身边人。

赛场上的坚韧,早已融进他的工作细节里。跑马时练出的预判力,让他总能提前减速避开路口横穿的行人;长距离奔跑磨出的耐力,让他在暴雨天堵车时仍能保持专注;而那种“不放弃”的劲头,成了他“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坚持。

傍晚收车,王少丹擦净方向盘的动作,还像22年前第一次出车时那样认真。他那“不松劲、不放弃”的韧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把每一趟安全、每一次坚持做到实处,这就是王少丹,一个公交驾驶员最动人的“先进”模样。

单位: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

通讯员:吕思哲、陈献丹

责任编辑:赵家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