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否与瘦素的神经基础有关?”“细胞衰老里蕴含哪些科学学问?”“暴饮暴食能否通过神经调控进行抑制?”……种种代谢秘密,在一场会议上解开神秘面纱。
2025年代谢生物学-细胞出版社联合会议暨第八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学术研讨会
8月22日至25日,2025年代谢生物学-细胞出版社联合会议暨第八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温州召开。
解码代谢蓝图
大会以“代谢网络的系统调控与转化应用”为核心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讨论、专题平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代谢生物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转化应用路径,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大会共同主席、郑州大学校长李蓬致辞
开幕式上,大会共同主席、郑州大学校长李蓬教授表示,此次大会旨在搭建贯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交流平台。她强调,推动代谢生物学迈向“惠及患者的解决方案”,需要多学科协同突破传统边界。
首次与国际顶级出版机构CellPress联合主办;增设青年论坛,四天活动座无虚席;北美华人糖尿病协会数十位成员组团参会……大会亮点纷呈,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中心主任黄志锋表示,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代谢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相关学科发展与产业创新,为应对全球代谢健康挑战提供“中国智慧”。
大会还特别设立青年科学家论坛,展示青年学者的墙报作品,并为优秀成果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在代谢生物学领域勇攀高峰。
在学科整体发展层面,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代谢分会会长黄勋表示,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我国代谢生物学研究在过去10至20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谈及青年科研人才发展,北京大学教授、代谢生物学分会副会长陈晓伟坦言前沿探索中的“孤独感”是普遍挑战。代谢生物学分会将通过提供前沿视野、交流展示机会与学术后盾,助力青年学者实现“前瞻有路、后顾无忧”。
深耕科研沃土
在本次大会中,生长因子与代谢生物学的紧密联系成为热议焦点。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途径,参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代谢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带着团队成员做实验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带领团队深耕生长因子领域研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团队围绕生长因子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生长因子在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关键作用。2024年6月,由李校堃团队牵头完成的“生长因子FGFs调控糖脂代谢新功能与新机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时,李校堃院士团队在代谢疾病的动物模型构建、候选药物筛选等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后续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在代谢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研究清楚生长因子的重要功能与机制,开发出适合中国人基因的细胞生长因子新药物,造福疾病患者。”李校堃院士说。
共育专业人才
代谢生物学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人才端破局。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自2001年创立以来,便聚焦这一需求,在代谢生物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成效显著。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导师团队
据悉,药学院构建了完整学科架构,拥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细胞生长因子与疾病交叉学科博士点及中韩合作博士项目,还有药学、中药学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设药学、生物制药等4个专业,3个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代谢生物学研究提供多层次支撑,为产业发展储备“源头活水”。
医教融合联合30余所医院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糖尿病等代谢病临床中发现问题;科教融合推动学生参与科研,完成重组蛋白药物全流程操作;产教融合拓展企业基地,学生参与药物产业转化;校地融合共建中国基因药谷等平台,助力成果转化……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通过“四融合”体系塑造“懂医精药、懂产精研”的代谢生物学人才。
瓯江实验室
药学院与温州共建创新平台,依托瓯江实验室、中国基因药谷、中国眼谷等载体,在代谢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等领域联合攻关。与此同时,药学院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联合多地药企推动FGF新药产业化,十年产值超100亿元,孵化2家上市企业;围绕生长因子获4个新药临床批件,受益患者近亿人次,代谢生物学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代谢病治疗提供新方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用医学研究成果点亮健康未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在代谢生物学与转化医学领域将持续发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蔡慧慧,温州医科大学供图)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