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峡山开幕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开幕。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大成郑玄文化中心主办,是全国经学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更是潍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潍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8000年来,在潍水之畔孕育出蓬勃的文化形态。这里曾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构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三皇五帝”中的虞舜,到“建安七子”中的孔融,从北宋名相寇准,到明代散曲大家冯惟敏,无数先贤在此留下璀璨印记。而大儒郑玄,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文化坐标。

作为潍坊籍的经学大师,郑玄以“述先圣之元意,整百家之不齐”的抱负,遍注《周易》《尚书》《三礼》等群经,融合今古文经学之争,构建起系统的“郑学”体系,其《三礼注》至今仍是研究先秦礼制、典章文化的核心典籍;他以“困厄之中仍守治学初心”的坚守,即便身处“党锢之祸”的动荡,仍讲学不辍、著述不止,数千弟子遍及天下,为后世树立了“为师以严、为学以实”的典范;他以“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精研训诂、开创“以经解经”之法,深刻影响清代乾嘉学派,成为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重要源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考工记》的工艺研究中洞察物理规律雏形,从经学注释中推动文化远播东亚,展现出跨学科、跨地域的智慧格局。郑玄的学术成就与精神品格,不仅是潍坊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近年来,潍坊市锚定“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始终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使命,全力激活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为导向,持续推进郑玄文化的挖掘、保护与转化——在峡山区修缮郑公祠、建设郑玄文化展示平台,让先贤遗迹成为文化传承的“实体课堂”;常态化举办郑玄文化宣传推介会、经学研学等活动,推动“郑学”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更将郑玄文化与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等特色文化IP联动,探索“传统文化 文旅”“传统文化 教育”的融合路径,让千年“郑学”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此次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以“弘扬传承郑玄文化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主题,聚焦郑玄经学与东亚文化、六经融通、礼学当代意义等关键议题,既有学术深度,又接时代地气,必将为潍坊乃至全国的“郑学”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赵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