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择高而立,向上而行,武汉扛起中部地区支点建设的“龙头”责任,加速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武汉样本”,这座活力之城,创新活力奔涌!
科技创新成果“百花齐放”,荆楚大地“新”潮澎湃。走进“中国车谷”岚图汽车智能工厂,感受“武汉智造”的跳动脉搏。在汽车总装车间里,935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协同作业,机器臂在空中飞舞,车间实现5G 工业互联网全覆盖,平均每118秒即可下线一辆整车。在智能工厂,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制造”的速度、更触摸到传统车企积极转型新能源赛道的创新之路。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传统企业增添经济发展新活力。此外,今年上半年湖北还诞生了全球首款北斗全频点高精度芯片等10余项重大成果,科技创新的“最大优势”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链聚链成势,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湖北锚定“51020”产业集群,构建以创新牵引的战略发展版图。数据显示,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有上千家企业竞速“工智能赛道,新兴产业、高科技行业正在成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只有加强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验证”到“市场应用”,才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神农、荆楚、劳动者、天问等“湖北造”人形机器人便是最好的例证。天问机器人80%的核心零部件都在湖北生产研发,实现了“鄂研鄂产”,这充分证明湖北在科技创新领域不仅具备“跟跑”的能力,更有“领跑”的硬核实力。
呵护每一颗创新的“幼苗”,营造“近悦往来”的人才生态。创新人才是城市创新活力的源泉,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湖北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今年发布了《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因类施策、“真金白银”地引入行业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来,也要为其营造好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才能留下人才。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致力于助推高校研发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高效落地,为创新人才搭桥铺路。同时,通过“早期拨转股 中期风险投资 成熟期产业资本介入”的创新孵化机制,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让许多高层次人才回汉就业创业,创新资源正在这里汇聚,形成荆楚大地持续创新的强劲动能。
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武汉正在以创新为笔,绘就科技新图景,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篇章。愿我们一同书写荆楚大地的“创新活力故事”,与世界分享这份澎湃发展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一帆(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