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上网拦,下网拦,中间坐个女儿官。脚一踩,手一扳,惊得鲤鱼来回窜。”这首古老的商河民谣,曾回响于家家户户的织机旁。千年技艺孕育的商河老粗布,以其纯手工木质机杼织造、七十二道工序的匠心,成为商河县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然而,时代浪潮奔涌不息,商河老粗布也曾陷入窘境:家庭作坊式生产难以为继,传统纱线的不均匀、布匹的颗粒感被现代消费者误读为“瑕疵”,老一辈匠人渐次老去,技艺传承岌岌可危——安琦布业创始人李秀凤之子刘越在2013年调研时发现,当前厂内能胜任复杂织造的匠人仅余20余人,且平均年龄均已超花甲。
困局之中,转机在数字浪潮中闪现。电商与直播,如梭子般为老粗布织就了新的“经纬”。
走进商河老粗布产业“安琦布业”的电商直播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娴熟的操作着老式织布机。“看到这种老式工艺作出的土布,心里莫名的踏实,买回来确实质量不错,摸起来手感也好,柔软亲肤,特别舒服。”一条网购追评,也反映出当下网友对老品牌、老工艺较为认可的消费心态。
2015年开始,在刘越的带领下,安琦布业开始了电子商务方向的转型之路。2019年刘越带领电商团队试水直播电商,先后在淘宝直播、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设账号,更多的粉丝开始关注购买这一传统非遗产品,涌现出了“我是布叫兽”“商河老粗布”等优质账号,目前安琦布业已累计吸引50多万粉丝。
老粗布在线下的抢购盛况与直播间里的火热人气形成共振,这也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与实用价值。这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是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刘越在引入先进纺织机械提升效率的同时,还严格保留了30%以上的核心手工工序,让工业化标准与手工温度奇妙共存。
长远看,商河老粗布的突围之路,恰是济南城市发展哲学的生动实践。它深刻印证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守文化之魂。90年代一台织机起步的坚韧,是老匠人指尖流淌的千年智慧,更是济南守护泉水文脉、古城肌理的微观映射。安琦布业计划在厂门口建设非遗实体展厅,正是为古老技艺筑牢物质根基。
创时代之新。拥抱电商与直播,让深巷美布通达四海;刘越引入现代管理、设计升级,使老粗布从“土气”变“国潮”,呼应着济南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新赛道上的奋勇争先。政府文旅补贴借力春节活动点燃消费热情,体现了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创新。
当商河织机的韵律在直播间的光影中重新响起,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古老技艺的复苏之音,更是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在时代激流中沉稳而激越的脉搏。它昭示着:城市发展的壮锦,既需深植文化基因为坚韧之“经”,更需融入时代变革为活力之“纬”。商河老粗布以数字丝线重焕生机,济南亦在守正创新中织就着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的新图景——这匹由历史智慧与未来雄心共同织就的锦缎,正舒展于齐鲁大地,光华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