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案例丨跨省务工遇权益难题,法律援助温情助力解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随着最后一笔违约金到账,来自四川省的八名木工张某、高某等人的漫长讨薪路终于画上圆满句号。在滨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及援助律师韩振的帮助下,他们历时近一年,成功追回被拖欠的工资18.42万元及违约金8000元,合法权益得到全额保障。

跨省务工却遭拖欠工资

多次协商无果

2023年3月,张某、高某、李某、赵某等八名川籍木工经班组长刘某招聘,进入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从事木工工作。该项目于2023年11月封顶后,班组长刘某为各木工出具劳务费结算单,明确应支付张某夫妇23.75万元、李某夫妇19.38万元、赵某等五人57.5万元。

此后,班组长刘某陆续支付了部分工资,并在结算单上手写标注剩余欠薪。截至2024年3月,八人仍被拖欠工资合计约18.42万元。尽管多次索要并向清欠办、劳动监察部门反映,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法律援助及时介入

调解达成分期付款协议

2024年4月2日,张某等人向滨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帮助。中心经审查认定符合援助条件,当即指派山东同霖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振承办此案。

韩振接案后,迅速约见受援人,收集结算单、支付凭证、微信工作记录等证据,并赴项目现场核实施工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信息。因刘某失联且身份信息不明,韩振将施工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列为共同被告,分三案向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进入诉前调解阶段后,刘某主动加入诉讼。经开庭调解,三方达成协议:刘某、施工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对欠薪承担共同付款责任,款项分三至四期支付,若逾期未付,每名木工可获赔违约金1000元。2024年5月8日,法院出具三份民事调解书确认协议效力。

两次申请强制执行

最终全额兑现

调解书生效后,首期款项按期支付,但2024年8月30日第二期付款出现逾期。刘某明确表示拒付,韩振立即联系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并协助八人于9月2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沟通,该期款项于9月3日支付,执行程序暂缓。

2024年10月15日、12月30日,后续款项虽遇周期性延迟,但经韩振律师提前联系、多方协调,均顺利支付。至2025年1月15日,最后一期款项因施工承包单位“年底结账”延迟,律师再次引导八人申请强制执行,1月27日,最后一笔18.42万元工资到账。2月8日,8000元违约金全部支付完毕,同时,八名木工向滨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及韩振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滨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迅速介入,指派专业律师协助收集证据、提起诉讼,并积极促成法院调解。在调解书生效后,因被告仍未按期履行支付义务,法援律师又协助申请强制执行,最终全额追回拖欠工资及违约金,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指派机构:滨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同霖律师事务所 韩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