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准丈量青春-记国家标准物质领域青年专家杨扬仲夫
本网讯 在第24个国际青年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探访了一位十年如一日在计量标准领域深耕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杨扬仲夫,这位85后综合部部长,正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功与担当。
十年磨一剑:守护国家测量“基准线”
自2015年入职以来,杨扬仲夫年均主持参与2000余种标准物质定级鉴定,相当于每天要完成5-6种物质的精准评定。这些看似枯燥的数据,实则是环境监测、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每个小数点都关系着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他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审评事务组成员,他深度参与《国家标准物质定级鉴定规范》编撰和行政许可制度修订,推动建立“电子气体”等25项国家标准,其中2025年新实施的GB/T 14600系列标准,为我国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关键性技术保障。
跨界协同:做科技政策的“转化器”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杨扬仲夫展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多维能力。作为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项目骨干,他主导的《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库建设》项目,创新采用人工智能辅助命题技术,使题库建设效率提升40%。其团队研发的动态组卷算法,现已成为全国性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范式。
传承与突破:青年科学家的双重使命
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的同时,杨扬仲夫更注重实践创新。
在近年来的标准物质管理改革中,杨扬仲夫主导构建了"线上预审 现场答辩"的双轨评审模式。通过优化申报流程,将平均审批周期缩短30%,使得我国标准物质年获批数量连年突破历史记录。面对优异的成绩,这位青年专家表示:“计量是工业的眼睛,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这双眼睛看得更准、更远。”
值此国际青年日,杨扬仲夫的故事向我们证明,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青年既是追光者,更可以成为造光者。正如他办公室墙上悬挂的那句格言——“精准,是献给时代最好的青春礼赞”。
(本文采写得到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支持)责任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