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七旬老人曹某某拿到赔偿款后,他的家属特地送来锦旗,对潍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承办律师韩冬表达感谢。2022年8月,曹某某遭遇车祸,在医院治疗长达300多天,整个家庭被巨额的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潍坊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争取来97万余元赔偿款,让这个曾经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七旬老人车祸致重伤,律师全力协调维权
2022年8月一个寻常清晨,潍坊市寒亭区70岁的农民曹某某骑自行车经过本村路口时,被后方一辆厢式货车重重地撞至几米外的地方,曹某某当场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治疗过程中,病情危急的曹某某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开颅手术,术后出现的脑疝等一系列并发症又让她陷入昏迷,需要人全时照顾。令人寒心的是货车所有人自事故发生后,从未到医院探望或过问病情,对于曹某某家属提出的赔偿请求更是一概拒绝。高昂的医疗费,加上此间家里又突遭变故更是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之下曹某某的儿子来到潍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潍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初步审核后,认为务农老人曹某某在交通事故中遭受人身伤害,经济条件符合法律援助标准,当即指派上海至合(潍坊)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韩冬承办此案。律师接到指派后,第一时间约见了曹某某的儿子,详细了解案情,考虑到车主的消极态度,她建议受援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由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曹某某与肇事方承担同等责任,本案的争议焦点便集中在曹某某的伤情程度以及赔偿比例上。律师迅速行动,帮助曹某某撰写起诉状并提起诉讼保全申请,同时申请对曹某某的肢体伤残程度和精神损伤程度进行鉴定。为了准确评定伤残等级,仅肢体伤残程度的现场鉴定就进行了四次,最终鉴定结果为肢体损伤一级伤残、精神损伤二级伤残。
拿到鉴定报告后,律师多次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在她的奔波协调下,交强险保险公司在投保人未进行理赔签字的情况下,赔偿曹某某各项损失共计18万元;商业险保险公司也先行赔付了18万元,暂时缓解了曹某某家庭的经济压力。
保险公司庭审“翻脸”,承办律师据理力争
法院开庭审理期间,援助律师为了寻找支持曹某某误工损失的证据,先后5次前往曹某某所在的村庄查找土地证,并找到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万事俱备,孰料庭审质证时,双方对先行赔付的18万元产生了分歧。商业险保险公司提交了一份曹某某儿子签字的单据,单据上载明“该18万元是全部赔偿款项,理赔程序已经全部结束”,这与双方此前的沟通相悖。律师在询问曹某某儿子后得知,虽然商业险保险公司迫于压力先行支付了18万元理赔款,但是后期又让曹某某儿子自行到保险公司签了一份单据并现场拍摄了照片,而其因工作繁忙,签字时并未仔细阅读单据内容,事后也未将此事告知律师。面对保险公司这种说法,律师沉着应对、据理力争:一是明确机动车车主在该商业险保险公司的投保金额为100万元,无证据显示投保金额降低;二是指出前期与该公司沟通时,其明确表示支付的18万元仅为部分赔偿款,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救急款项;三是说明该单据为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系工作人员失误拿错其他案件的通用单据,导致曹某某儿子误签;四是强调曹某某伤情严重,18万元远远无法弥补其损失。
最终,法庭采纳了律师的观点,一审判决商业险保险公司赔偿曹某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92万余元。然而,一审判决在伤残赔偿金计算年限、护理人员护理费标准、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等具体赔偿项目上未能完全达到受害人诉求。受害人家属与律师协商后提起上诉,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一审律师继续代理该案,律师第一时间立案。同时,商业险保险公司也因对18万元赔偿款是否为全额赔偿款存在异议而提起了上诉。二审中,律师庭前、庭后不断奔波,将伤残赔偿金年限由9年改为10年,护理费标准改为城镇标准,精神损害赔偿金由5000元改判为5万元,商业险保险公司赔付的18万元仍认定为部分赔偿款,最终二审法院按照事故责任比例判决商业险保险公司赔偿曹某某各项经济损失97万余元。
二审判决生效后,律师协助曹某某家属第一时间拿到了赔偿款,曹某某的病情也逐渐稳定,家庭负担极大减轻。这起案件的办理,不仅为受援人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彰显了法律援助的人文关怀。
指派机构:潍坊市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上海至合(潍坊)律师事务所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