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5日讯8月15日,2025年“滨州好医生、滨州好护士”记者见面会在市中医医院举办。记者在见面会上获悉,经各县市区各单位推荐、职能部门综合把关、集体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等环节,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共评选出2025年“滨州好医生”10人、“滨州好护士”10人。其中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宝珍、滨医附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高金祥、市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护师王金玉、阳信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国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金芳6位代表来到现场参加记者见面会,各位代表在见面会上分享在面对疾病挑战、技术瓶颈或基层工作的艰苦环境时,是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长期坚守,一直坚持在医学道路上前行,同时把“医者仁心”的精神传递下去。
刘宝珍:首先我热爱医学,每当患者病痛解除时我都感到很欣慰、很自豪。也是这份热爱,让我在医学的路上,遇到疑难病例和技术瓶颈时,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临床工作同时,我每年都会带教200多名见习生、实习生、规培生。做好传帮带,教会他们精准判断病情,更要常怀医者仁心。我也始终相信,这些年轻的医者一定能超越前辈,扛起守护生命健康的重任。
高金祥:对职业的坚守是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自己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一份担当。看到家属满怀期待的目光,看到病人转危为安,那份信任、感激之情,这是对医者心灵上最好的慰籍和馈赠。我相信,每一位医生从接触医学开始,就会在自己心中种下“医者仁心”这颗幼苗,随着时间推移和工作历练,逐渐成长,开花结果。
孙辉:我想说,支撑我前行的是对职业价值的深刻感召。记得在基里巴斯外岛巡诊时,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简陋的草棚,喝的是收集的雨水,而我因为水土不服,几乎天天拉肚子。但是那些排队等候检查的基里巴斯群众眼神中满是期盼,于是,我一边吃着止泻药,一边坚持工作。为更好服务患者,我两次赴北京进修,还买来猪肝练习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当患者因我的诊疗重获健康,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我常和年轻医生说,医生要保持对生命的尊重,保持对医学的敬畏,真正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王金玉:说到坚守和传承,我也想讲两句。在中医护理这条行医道路上,我和我的护理团队携手同行。我们科护士平均年龄是33岁,最年轻的才26岁。我看到她们工作中的热忱,也看到她们有时对未来的困惑。如何让她们找到护理职业的荣誉感和价值感,这也是我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带领她们创新中医护理疗法,规范病区护理操作,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疼痛解除,收到一份有一份暖心反馈,我想职业荣誉感就在她们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王国振:在基层,看病的群众非常朴实,当我和他们交谈、沟通治疗方案时,他们经常会说,“来到这里相信你们,你们看着治吧”“我把命交给你了,我配合你们,不要有啥压力”。朴实的话语包含着沉甸甸的信任和对健康的渴求,这份信任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克服困难治病救人的信念,唯有不断提升医疗技术,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才能不辜负这份重托。关于年轻医者的培养,我会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传承好“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
张金芳:支撑我在基层坚守的信念很实在:我或许不是医术最高的医生,但一定是离乡亲们最近的医生。面对困难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患者,不负生命。既要对得起老百姓对健康的期盼,也不能辜负自己选择从医的初心。要说培养年轻人传承“医者仁心”,言传肯定重于说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带他们看、教他们做,让这份精神在并肩行医里自然传递下去。(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