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战场,也是孕育希望的摇篮,它就是急诊EICU。作为全院重症的前沿和缓冲地带,EICU肩负着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堪称生命最后的防线。
一、应运而生,构筑生命救治闭环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急危重症救治需求的不断增长,2017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前瞻性地开启了EICU的筹建工作,并于2018年1月正式运行。这一举措填补了医院在急诊重症救治领域的关键环节,为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救治一体化的现代救治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EICU的设立,使得医院的急救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救治闭环。救护车将患者紧急送达医院后,首先进入抢救室进行紧急处理,待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便迅速转入EICU。在这里,患者能得到更加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全方位的生命支持治疗,同时,EICU作为急诊医学中心与专科病房的缓冲区,减少了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能顺利转入专科病房,接受进一步的专科治疗。
二、设施精良,技术精湛,勇攀重症救治高峰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EICU设置了15张床位,每张床位都配备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同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EICU的医护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项目,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在监测技术方面,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能够实时、动态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则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通气功能和肺部气体交换情况;床边血气监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患者血液中的酸碱度、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为酸碱平衡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在生命支持技术领域,机械通气及呼吸力学监测是EICU的核心技术之一,医护
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力学参数,精准地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床边血液净化技术,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和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炎性介质和代谢废物,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腹内压监测则为评估患者的腹部脏器功能和病情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EICU还开展了床旁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置管技术、无创颅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等先进技术项目。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EICU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使许多原本生命垂危的患者重获新生。
此外,EICU还和消化内科、麻醉科联合开展了床旁气管插管下EVL,不但节省了转运时间,还降低了转运风险,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开拓了快速的绿色生命通道。
四、团队协作,凝聚生命守护力量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EICU,每一次成功的救治背后,都离不开医护团队的紧密协作和无私奉献。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挽救患者的生命。
医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面对复杂的病情变化,还是紧急的抢救任务,他们都能冷静应对,果断决策,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外,EICU还注重与医院其他科室的协作与沟通。在面对疑难复杂病例时,EICU会及时组织院内大会诊,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医院的综合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五、典型案例,见证生命奇迹时刻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EICU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见证了医护人员与死神较量的勇气和决心,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奇迹。
一位口服大量农药中毒的患者被送至EICU。患者入院时已经昏迷,呼吸微弱,生命垂危。EICU医护团队立即展开紧急抢救,迅速进行洗胃、导泻、利尿等处理,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治疗,并启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以尽快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EICU医护团队沉着应对,通过多学科会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措施,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经过近十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这不仅是EICU医护团队精湛医术和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也激励着EICU的全体医护人员,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EICU,作为生命最后的防线,始终坚守在急危重症救治的最前沿。这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以无畏的勇气、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与死神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在未来的发展中,EICU将继续秉承“明德至善,护佑民生”的理念,不断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