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亦翱翔!舒城无臂80后省级游泳比赛夺牌,骑车农活样样都行

大皖新闻讯 童年时的一次意外,让原本身体健康的章立林失去双臂。然而章立林并未就此沉沦,他选择积极面对生活。喂养家禽、挑水、骑车、游泳……对于失去双臂的章立林来说,这些农活和技能他不比正常人差。章立林说,忧愁改变不了生活,只有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才能有变化。

章立林微笑面对生活。

7岁时意外遭遇电击,只能截肢保命

8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六安市舒城县阙店乡,此时章立林站在家门前,见到记者到来,他面带笑容打着招呼。

章立林向记者介绍,他出生于1988年。1995年元旦,那是他读书时的第一个元旦假期。放假期间,他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时,不小心被变压器的电流击中。“那时交通不便,妈妈带着我在家门口坐农用车去县城医院。”章立林说,因为县城医疗条件有限,随即转到合肥的医院治疗,“前前后后耽误不少时间,到了合肥已经是晚上,医生说只能截肢保命。”

虽然有了治疗方案,但是一万元的手术费难倒了这个农村家庭。章立林说,爸爸在外地打工,家里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幸好家里有一个远房亲戚在合肥工作,在他的帮助下我才顺利做完手术。”

在合肥住院一星期后,由于治疗费用太高,所以章立林回到老家休养,找乡镇医生做伤口的后续清理。

手术后,章立林经历了漫长的恢复时光。

“大半年的时间我是完全不能走路,都在床上躺着。”章立林说,吃喝都是父母帮忙喂。

绑着腰带重学走路,用脖子夹着工具干农活

由于失去双臂,章立林不能像以前一样正常走路。

“我掌握不了平衡,走路摇摇晃晃,没办法,爸爸在我身上绑着腰带,他在后面牵着。”章立林说,自己就像是婴儿重新学走路一样,只要爸爸一松手,他就会摔倒,“练习持续一年时间,我才能正常行走。”

骑三轮车、扫地、喂养家禽、挑水……如今的章立林,不仅可以走路,各种农活和生活技能他都已经掌握。

章立林给家禽喂水。

章立林在池塘边打水。

章立林骑着电动三轮车拉运东西。

章立林给家门前池塘的鱼喂食。

章立林给家禽喂食。

8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看到,章立林在家用脖子和肩膀夹住一根带有钩子的棍子后,精准地勾起地上的水桶。随后他走到门前的池塘边,将水桶放进水里,打起一桶水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将水桶勾起,然后走到附近树林间,将水桶里的水倒进鸡、鸭、鹅喝水的盆中。

除此之外,用脖子和肩膀夹住扫把扫地、夹住农具插柴火、夹住铁锹给池塘里的鱼喂食……章立林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很多农活。

虽然整个过程章立林完成得十分熟练,但是用脖子夹起重物绝非易事。

章立林告诉记者,以前农活繁忙,妈妈一个人在家务农,田地离家里有1.5公里,“我也想帮助她,一开始我挑一点点,慢慢地就能挑得多一些。”常年累月用脖子夹东西干活,章立林说,衣服都磨破了不少件。记者也看到,章立林的肩膀处磨出厚厚的老茧。

跑步、游泳样样行,在省级游泳比赛获奖

跑步、仰卧起坐、游泳……这些运动项目已经成为章立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小时候看到村里小朋友在河里游泳,我也希望像他们一样。”章立林说,刚开始游泳他也不适应,别人可以用手,而他已经失去双手,但是他没有放弃,不断尝试,“现在夏天我都会和朋友一起游泳,每次锻炼一个小时。”

章立林在游泳。

除了这些运动项目外,章立林还会骑车。章立林告诉记者,以前练习骑自行车,他用肩膀扶着车子。后来他看到同样没有双手的人骑电动三轮车,于是他也尝试用脚骑电动三轮车。

“当时家人都是反对,他们担心我出事,但是我和好朋友一起在视野宽阔的地方偷偷练习。”章立林说,他第一次骑电动三轮车,心里紧张,控制不好车速,车头都撞坏了,“自那之后也慢慢学会了,现在我可以骑车干农活,送东西。”

在章立林家中,摆放着各种游泳、跑步运动项目证书和奖牌。他在安徽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自由泳和仰泳第二名。不仅如此,他还在六安市和舒城县残联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奖。

没有双手,依然拥抱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

“我的家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我也要乐观面对生活。”章立林告诉记者,他上台演讲的内容都是关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希望可以让更多和他一样的人能走出生活的阴影,“忧愁改变不了生活,只有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才能有变化。”

如今,章立林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他坦言,妻子和孩子给他的生活带来了阳光。虽然没有双手,但是章立林依然拥抱属于他的阳光生活。

章立林用脚“拿”着勺子吃饭。

章立林用脖子夹着农具插柴火。

章立林在家扫地。

章立林用嘴咬着水瓶倒水。

章立林用脚写字。

章立林用嘴咬着瓶子喝水。

章立林用脚玩手机。

章立林获取的多个荣誉证书和奖牌。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