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二十载守护生命,初心铸就无悔芳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在滨州市无棣县中医院,有这样一位护士:她的名字里藏着对护理事业的赤诚,“爱”是她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华”是她在岗位上绽放的专业光芒,她就是张爱华。二十年来,张爱华的足迹遍布医院内科、儿科、心病脾胃科等多个科室。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生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真谛,堪称当之无愧的护理尖兵。

深夜的灯火,是责任点亮的星光

“叫护士长来看看吧!”这句在病房里常听到的话,背后是同事对张爱华的信赖,更是患者对专业的期盼。十三年前的一个凌晨,儿科病房里,一名肥胖患儿因血管隐匿,连续3针穿刺失败,值班护士急得满头大汗。电话那头,张爱华的声音驱散了深夜的焦灼:“孩子的事最大,马上到。”这样的深夜奔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早已是常态——对张爱华而言,护士服上的褶皱里藏着的不是疲惫,而是“患者至上”的滚烫初心。

2015年的冬夜,一位癌症伴尿潴留的老人因尿道狭窄无法插管,膀胱膨胀的痛苦让家属心急如焚。此时,怀有8个月身孕的张爱华接到电话,没有丝毫犹豫便独自驾车赶往医院。挺着大肚子的她弯着腰,屏气凝神操作15分钟,终于成功引流尿液。此时的张爱华汗水已浸湿后背,腰疼得几乎让她直不起身,但患者舒展的眉头,就是对这份职业最好的加冕。

困境中的担当,是团队的“主心骨”

每年冬季,儿科病房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2017年冬天,大叶性肺炎患儿骤增,单日住院量达70余人,入出院周转率超30人次,而护理团队仅有10人。张爱华没有退缩,她带着团队向时间要效率:早晨提前半小时到岗,把治疗高峰“往前压”;打破固定轮转模式,让穿刺技术好的护士专攻静脉输液,减少患儿痛苦;推行双审核制度,确保每一项操作零差错。

忙碌间隙,她总会蹲下来陪病房里的孩子说说话,用卡通贴纸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那些曾经哭闹不止的小家伙,渐渐会追着她喊“张阿姨”。在她的带领下,那个寒冬,科室不仅顶住了压力,更实现了“零投诉”——因为她知道,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用真心暖化焦虑的艺术。

专业的深度,是守护生命的底气

2023年3月,张爱华离开儿科,来到心病脾胃科。护理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为了让中医护理惠及更多患者,张爱华先后赴省、市中医院进修,将学到的中医适宜技术带回科室。针对轮状病毒腹泻、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病,她带领团队摸索出非药物治疗方案,让患儿免受穿刺之苦。作为医院护理操作组组长,她带头钻研技术,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将科室中医技术实施率提升至96%。

如今,作为中医护理专科小组组长,她的脚步走出了医院。她进社区、下基层,教居民艾灸、推拿,把中医保健理念送到百姓家门口。她总说:“护士的价值,不止在病房里,更在守护健康的每一寸土地上。”

多元的绽放,是热爱生活的模样

工作中的张爱华是严谨的护士长,生活中的她却活力满满。作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她拿起镜头拍摄科普视频,让健康知识通俗易懂。护士节里,她编舞领舞,用舞姿展现护理人的风采。趣味运动会上,她化身啦啦操教练,带动大家释放热情。她还提笔写文章、改编歌曲,把护理故事唱成温暖的旋律。这些多元的角色,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她——对工作热忱,对生活热爱,这份正能量也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二十载护理路,张爱华以“爱”为弦,奏响守护生命的赞歌;以“华”为墨,书写医者的初心答卷。她用爱践行使命,以华诠释担当,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