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泉:三十载杏林扎根 仁心映亮惠民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我能吃饭了,也比以前胖了,是赵医生把我从阎王爷那里拉回来的啊!”“听说赵医生到这儿了,我赶紧就过来找他瞧瞧……”这些饱含真挚情感的朴实话语,诉说的都是对同一位医生的信赖与感激——他就是赵洪泉。

三十载杏林深耕,从青丝到鬓角染霜,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赵洪泉以一颗滚烫的仁心、一双精湛的妙手,年复一年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让“医者”二字在乡土间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情系桑梓,仁心厚德润无声

家住胡集郑家村的王大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腰痛伴下肢麻木不适。在一次饭后闲聊中,王大妈得知当地卫生院来了一名叫赵洪泉的医生,不仅医德高尚,而且医术过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大妈来到卫生院中医诊室见到了赵洪泉医生。

通过简单交流,赵洪泉医生三言两语就道破了王大妈顽疾的原因并给出了个性化的中医诊治方案。通过几次治疗后,王大妈腰痛及下肢麻木感明显缓解。“只要赵医生来这里,我就赶紧过来让他给我扎针灸,现在已经明显轻快了,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医生”。

赵洪泉最懂基层百姓求医问药的艰辛,因此,在中医专家门诊坐诊之余,他主动挑起“基层名医工作室”的建设重担,每周雷打不动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这一坚持便是数十年。每逢他坐诊的日子,卫生院的中医诊室还没开门,门口就早早排起了长队。诊室墙上层层叠叠的锦旗,都是乡亲们用最朴素的信任,为他铸就的最厚重勋章。

精研岐黄,医术求精攀高峰

自投身杏林,赵洪泉便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中医药事业。从一名满怀热忱的中医学子,成长为技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副主任中医师,他始终坚守临床一线潜心钻研。“中医最忌讳的就是墨守成规,思维固化,一定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与现在医学理论体系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明确病情及协助诊疗,获得最佳疗效。”赵洪泉医生说。

2021年,胡集镇的孟大姐被左下肢腿疾严重困扰,四处寻医无果。偶然机遇下,孟大姐来到惠民县人民医院就诊,在赵洪泉的精心诊治下,下肢疼痛完全消失。孟大姐为感谢赵洪泉送上“德艺双馨传四方 妙灸神针医百病”锦旗。“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每当看到自己通过中医知识和技能解除了乡亲们的顽疾,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朴实无华的赞美,心里面仍是满满的自豪感。”赵洪泉医生感慨的说。

薪火相传,匠心不辍续华章

在精进自身医术的路上,赵洪泉从不止步。他总说:“中医的根在传承,魂在创新。”身为学科带头人,他不仅深耕临床,更将大半精力投入中医科的业务建设——每周组织集体学习,从古籍医案里挖精髓,在新研成果中找突破。承担带教重任,精心培养年轻中医师、医士及基层进修医师数近百名,为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播撒希望火种。

“赵老师就是我们行医路上的引路灯。他不仅能给我们专业上的指导,生活上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关心和照顾,为我们专心学习与发扬中医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医师苑蕾说。

三十余载春华秋实,赵洪泉的杏林之路,不仅是一条精研医术、追求卓越的攀登之路,更是一条扎根故土、奉献桑梓的赤子之路。从青丝到华发,他将“大医精诚”的古训以最朴实的行动深深镌刻,把护佑一方健康的这条路铺得更宽、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