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
济南市市中区某小区的业主们,被加装电梯的糟心事缠了两年。从凑齐定金盼着告别爬楼难,到电梯公司收了钱却迟迟不动工、不退钱,再到多次调解没结果,老人们的维权路走得格外吃力。好在社区法律顾问臧书娟律师伸出援手,通过法律援助帮大伙解了围,让这场揪心事有了暖心结局。
一波三折:惠民工程成“闹心事儿”
2022年,借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某小区的业主们达成共识——加装电梯。11户业主同意、1户反对,符合法定比例,业主代表很快与山东某某电梯有限公司签下合同,大伙凑齐4万元定金,盼着早日告别爬楼之苦。
可谁也没想到,这成了漫长等待的开始。电梯公司收了钱,却迟迟不见施工动静。一年多过去,楼里的老人们从期待变焦急,多次打12345热线反映,社区居委会也牵头组织了多轮调解。社区法律顾问臧书娟律师每次都到场帮忙协调,可电梯公司工作人员要么推脱“权限不够”,要么承诺“报备后施工”,却始终不见行动。
70多岁的老人于某惠,成了维权队伍里最执着的身影。他腿脚不算利索,却一趟趟跑居委会、联系电梯公司,每次得到的“空头承诺”都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希望。
法援介入:律师撑起维权“保护伞”
看着老人们犯愁的模样,臧书娟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了解到,这栋楼里老年人居多,4万元定金对他们来说不是小数目。“不能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她主动提出协助业主申请法律援助。
在社区居委会的审核下,业主们符合经济困难条件,臧书娟正式接受指派,免费为大家代理案件。她一次次上门和业主们沟通,理清诉求:解除合同,全额退还定金。可联系电梯公司的过程依旧坎坷,对方像“人间蒸发”,电话不接、地址不明,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法院立案后,因依旧无法送达文书,只好进行开庭公告。就在大家以为还要等更久时,却峰回路转——电梯公司代理律师吴律师主动联系,想找居委会开一场协调会。臧书娟立刻抓住机会,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前期协调调处的经过以及诉讼请求的依据理由等事项进行充分阐述。
峰回路转:和解协议暖了百姓心
几天后,电梯公司的牛董事长专程从外地来济南,约定与业主代表面谈。会议室里,臧书娟既讲法律依据,又谈情理温度:“民生事项无小事,老人们相信政府的惠民政策,才愿意掏这笔钱。现在工程搁置,寒的是大家的心。”她拿出业主们,特别是七旬老人于某惠一次次奔波的记录,上面记着跑居委会的日期、联系电梯公司的次数,还有每次被敷衍后的无奈备注,字里行间都是老人们的期盼与委屈。
牛董事长听后深受触动,当场道歉:“是我们工作不到位,让大家受委屈了。”他当即承诺,若工程确实无法继续,全额退还定金,并授权团队与臧书娟对接和解细节。为了让业主们放心,臧书娟主动承担起拟定和解协议的工作,逐字逐句和业主们商量,确保每一条都落到实处。
2024年5月23日,双方签下和解协议。臧书娟没歇着,持续敦促电梯公司履行义务。6天后,4万元定金全额到账。拿到钱的那一刻,于大爷紧紧握住臧律师的手:“真是帮我们了却了心头大事!”业主们当场申请撤回起诉,这场持续两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纠纷的解决,不仅是法律援助的胜利,更印证了“法律援助 人民调解”模式的力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公平正义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指派机构:济南市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佑启律师事务所 臧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