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团队高难度微创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8月4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完成了一项突破性手术——胸心血管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为患者王先生实施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Tubeless)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术中未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麻醉,未留置导尿管及胸腔引流管,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

值得一提的是,术后王先生即刻苏醒,在医护人员陪伴下自行步行返回病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康复。

近日,王先生因左肺结节增大去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就诊,胸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聂飞评估后建议手术切除。考虑其对创伤和恢复的顾虑,胸心外科联合麻醉科决定采用高难度的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技术。

术前,多学科团队完成精准评估并定制方案。在主任医师李泽树的指导下,聂飞精确定位结节,随后在患者胸壁开一个微小切口,使用单孔胸腔镜实施手术。由于患者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肺组织持续收缩、扩张,这对术者的操作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手术医师凭借丰富经验与精湛技术,仅用40分钟便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几乎无出血。

更让患者赞叹的是,手术前后均未留置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自2017年开展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以来,不断探索创新。”聂飞介绍,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目前微创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单孔设计创伤小,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中自主呼吸避免了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能快速康复。但这项技术的难度对医生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如术中患者肺组织的持续活动,要求术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精准操作。

“无管化”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作为胸心血管外科常态化开展的手术,为广大肺结节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恢复更快的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减少住院时间。

胸外科医师提醒,出现以下情况的肺结节需高度警惕:直径超过8毫米、短期内明显增大(如半年内增长超过20%)、形态不规则伴有毛刺或胸膜牵拉征,以及磨玻璃结节中实性成分占比增加。这类肺结节恶变风险较高,建议尽快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王珊珊勾翠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