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说丨漂亮的“三招”

近日,浙江省2025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出炉,5.8%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无疑是一个稳健而有力的数字。

数字不会说话,数字也会“武功”,在浮动变化间一如高手过招,饱含力道的“三招”已经挥出。

第一招:“新”动力蓬勃

在这份半年报里,工业机器人产量暴增85.7%,这意味着在浙江成千上万的工厂里,不知疲倦的机械臂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上岗”,将生产效率和精度推向新高。

新能源汽车产量猛增43.3%,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绿牌车辆,其强劲的“心脏”——锂电池产量也同步大增65.2%。

“新三样”的爆发式数据,连同高技术制造业两位数的增长,共同构成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浙江经济的增长,已经升级为更加强劲的驱动力。

第二招:民营经济“毛细血管”活力依旧

如果说“新芯”是增长的火车头,那么庞大的民营经济就是坚实的路基和无远弗届的铁路网。上半年,民营企业对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惊人的77.9%。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浙江经济的每一次脉动,每一次在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时的坚韧表现,其最深层的力量都源自于千千万万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

无论是义乌商贸城里对着手机屏幕和全球客户沟通的商户,还是在专精特新领域默默耕耘的技术“隐形冠军”,正是它们构成了浙江经济最稳固的底盘和最强大的韧性来源。民营经济堪比经济体中的“毛细血管”,最先感知市场的冷暖,反应最快,适应性也最强。

第三招:经济增速成果共创共享

一台超级引擎的终极目标,是驱动整艘巨轮平稳前行,让船上的每个人都感到舒适和安全。而浙江经济的“暖”心之处在于,它的高速增长拥有共同富裕的鲜明底色。

其中两项数据同样亮眼:

一是“以旧换新”政策下,家电和通讯器材零售额超七成的井喷式增长,这背后是居民对提升生活品质的旺盛需求和强大购买力。

二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赢”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这种共享式增长,不仅为经济提供了最持久、最广泛的内需动力,更让5.8%这个数字浸润着民生温度。

经济半年报,是生动的产业升级全景图,也是关于经济韧性的深刻诠释,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扎实足迹。

真正的经济强健,不仅在于跑得多快,更在于“发动机”是否先进,底盘是否稳固,以及前进路上,能否让更多人看到更美的风景。

这“三招”,挥得漂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