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数月的外卖大战,惠及了消费者与外卖小哥,也为商家带来更多订单,但并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背后依然潜藏着隐忧。正所谓,“卷”到深处泪“三行”。
“0元购”让门店爆单了 消费者健康指标爆表了
持续数月的外卖大战,消费者享受到了大额补贴带来的“味蕾盛宴”。仅以奶茶为例,“0元购”活动的推出,在一些城市,古茗、瑞幸、蜜雪冰城等品牌均出现门店爆单现象,而在门店订单纸堆积如山的背后,消费者的健康开始面临极大的挑战。
“‘0元购’盛行的那几天,我几乎天天一杯奶茶,从我开始喝第一杯奶茶起,都没像今年这么疯狂。”初入职场不久的乐乐告诉记者,外卖价格战打得最凶的时候,部门里的同事甚至每天轮流派一人去取免费的奶茶。“因为大家都在领免费的奶茶,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派两人去。”
不过,这样的“快乐”并未持续太久。“连着喝了几天,我就经常觉得嘴巴很干,人也昏昏沉沉的,去医院一做检查,胆固醇已经超标了。”乐乐向记者透露,此前自己已经有血脂偏高的情况,这段时间天天吃外卖喝奶茶,指标一下子爆表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蛮害怕的,如果我不去医院做检查,很有可能会和同事们继续每天一杯奶茶。处在那个人人都喝奶茶的环境里,你很难忍住不去点一杯免费的奶茶。”乐乐说。
与乐乐有同样经历的大有人在,据媒体报道,一男子怕浪费,每天喝四五杯“0元购”的奶茶,结果喝成三高和痛风,进了医院。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着自己成为“0元购”受害者的经历。
但这种劝导其实效果不大,不少消费者都是在平台取消“0元购”以后,才结束每天一杯奶茶的生活。
外卖越做越亏,堂食无人问津 有商户陷入经营怪圈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外卖内卷让多数中小型餐饮店的处境显得颇为艰难,约60%的中小商家期待电商平台能够实施“补贴共担”政策,但现实中他们却不得不独自承担大部分压力。比如某平台“满11减10”的优惠券,看起来是平台补贴10元,实际上是由餐饮商家承担7元,平台仅承担3元。
这场外卖内卷,杭州城北的胡师傅小吃店一度遭遇困境,参与“满20减10”活动后,月订单量从3000单飙升至5000单,但客单价从15元暴跌至3.55元,扣除平台抽成、配送费和食材成本后,每单净亏损1.5元。
更严峻的是,一些平台要求的秒杀活动导致店铺搜索排名提升的同时,毛利率从18%跌至-5%。为维持经营,胡师傅被迫将堂食售价从12元/碗涨至15元,结果堂食客流量下降40%,陷入“外卖越做越亏,堂食无人问津”的怪圈。
胡师傅的小吃店曾经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像他一样的中小型餐饮店都在经历着类似的挑战。他们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应对不断上涨的租金和原材料成本,同时还要在平台的规则下求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他们的经营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煎熬的当属奶茶店,堪称外卖大战的“重灾区”。艾瑞咨询的一则数据十分扎心:奶茶店外卖订单里,平台补贴仅占10%-30%,大头还得商家自己扛。蜜雪冰城一家门店的店员说得实在:“平时3个人轮班绰绰有余,爆单的时候全店6个人连轴转,封口机烫得握不住,上午10点就卖光了三天的小料库存。”更糟的是,有连锁品牌因为订单量突然飙升,导致杯贴贴错、配料放混的情况多了30%,单日餐损超万元。
补贴一少,订单减少 新骑手难扛心理落差
持续数月的外卖大战,一度让外卖小哥收入翻倍。在杭州上城区配送外卖的小黄向记者透露,高峰时期自己一周收入可以突破2500元,“外卖订单的暴涨,让那些新入局的小哥也能实现月入过万。”
不过,随着外卖价格战逐渐回归平静,小哥们的收入较高峰时期也出现明显回落。“最近补贴少了,订单自然也少了,加上前段时间的价格战吸引了不少新人入局,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家的收入自然降低了。”
在小黄看来,收入的回落容易导致部分外卖员心理落差过大,这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服务态度。“我自己还好,毕竟从事这一行很久了,收入有起伏很正常,但对于那些刚刚入局不久的新人来说,这可能难以接受。”
小黄的担忧不无道理。多年外卖平台使用者康康告诉记者,“之前外卖订单量暴涨的时候,感觉骑手态度都蛮好的,但最近遇到一些骑手,态度不是很友好。”在康康看来,收入的减少或多或少会影响骑手的工作心态。
除此之外,对于消费者而言,此前平台补贴力度大,在配送时长上会放宽要求。如今补贴力度减小,大家对超时问题自然非常在意。“还是希望平台能够保障好骑手的基本权益,通过更多形式提高小哥们的收入。”小黄认为,这是提高消费者点餐体验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