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骄阳似火,杨宁正在对一辆发动机受损的环卫车进行检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
“我们是专门维修环卫车的,现场会有不好闻的味道。”
尽管采访前一天,杨宁已经提前在电话里打了“预防针”,但8月4日上午近10时30分,当记者来到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新合村东家边518号的南京鹏燕汽车修理厂时,还是有些“准备不足”。
眼前1000多平方米的室外维修区域里,停满了大大小小不下20辆的各式环卫车辆。水泥地上,随处可见车辆配件和维修工具,维修工们时不时在故障车辆间预留的约半米宽的过道内穿梭。维修区域上方巨大的顶棚,尽管挡住了热辣阳光的直射,但丝毫没法减弱高温炙烤的“威力”——在这个巨型“烤箱”中,一阵阵垃圾特有的酸腐气味,断断续续飘入记者鼻腔。
“温度一高,这味道就更明显,实在不好意思。”说话间,杨宁已经来到记者跟前。
这位35岁的环卫车维修工,留着清爽的寸头,露出一脸腼腆的微笑,脸上挂着汗珠,发根深处的一颗颗小汗滴都清晰可见。“给,戴上吧。”他用手擦了擦汗,给记者递上一个N95口罩,自己也戴上了一个,“口罩是厂里专门配的。温度高味道大,我们会戴,但戴了没多久,又会觉得闷。所以平时我们也不怎么戴,都习惯了。”他告诉记者,今年已经是他干环卫车维修工的第12年。
“这辆是专门清扫人行道的扫地车,上午才拖回来,刚刚查清故障了,是线路问题。”他走到一辆小型白色环卫车旁,告诉记者,当天一上班他就接到了电话。这辆车在尧化门附近清扫路面时,司机突然发现倾倒垃圾的操作无法执行,无奈只得求助。挂上电话后,他第一时间开着清障车去把故障扫地车拖回来,并很快查出是倾倒部位的线路问题,预计当天就能修好。
这辆车的前方,是一辆白绿相间的餐厨垃圾清运车。戴着口罩,记者还是能闻到一点难闻的味道。“这辆车是前天送来的,后门关不紧,垃圾废水会漏,已经修好了,马上就能交车。”
跟着杨宁慢慢往里走,酸腐的味道愈发浓烈。很快,味道的源头就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是一辆白色的其他垃圾清运车,后门开着,能看到白色泡沫、塑料袋、塑料饭盒、鞋子等垃圾,一些苍蝇在上面时飞时停。
“这辆车是昨天下午送来的,当时在迈皋桥附近工作,垃圾清了一半突然就不动了。送来的时候,没清完的垃圾都还在车上。”杨宁快步上前,一边拉下后门一边说,他们先初步清理掉垃圾后再检查,最终发现是离合器故障,已经安排同事尽快修了,今天就能修好。
“杨师傅,过来帮我看看这个刹车。”说话间,一个声音打断了杨宁与记者的对话。循声望过去,在不远处一辆垃圾清运车旁,声音的主人正躺在车下,看不见脸,只能看到滑板上的两条腿。
杨宁快步走过去,简单了解情况后,先把滑板上的同事拉出来,随后自己卧躺在滑板上,手在地上一推,很快就滑进车底。
“刹车调整臂给我。”在同事的配合下,在车底下一番操作后,过了大约5分钟,杨宁才“滑”出来,额头上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浅蓝色短袖工作服和手臂上,一下子多了些不规则的黑色机油印迹。
“为了保持城市的清洁,这些环卫车的工作一刻都不能停,尤其是逢年过节,会更忙。所以,每辆车到我们厂里,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修好,确保不耽误环卫工的工作。逢年过节我们会24小时待命,一有报修,保证第一时间到现场。”杨宁说。
“每天与各种各样的环卫车为‘伴’,天天在‘有味’的环境里工作,一干就是12年,不觉得辛苦吗?”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
杨宁想了想,又露出腼腆的笑容:“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要说辛苦的话,环卫工人更辛苦,我们就负责做好他们的保障。”